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Market News

Market News

HomeMarket NewsDetails

比亞迪逆勢增長的天花板在哪裏?

格隆匯 05-08 20:51

01
輝哥侃股

銷量4月逆勢大增,比亞迪盈利水平看好!

在行業飽受供應鏈之困時,新能源汽車龍頭比亞迪銷量4月逆勢大增。5月3日,比亞迪在港交所發佈公吿,4月新能源汽車銷量10.60萬輛,同比增長313.22%。1-4月,比亞迪累計銷量39.24萬輛,同比增長387.94%。

看好比亞迪盈利水平,主要有以下3點理由:

1、連續兩月銷量逆勢增長。

今年3月以來,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連續兩月銷量突破10萬輛。而多家新勢力車企披露的交付“成績單”顯示,4月零跑汽車、小鵬汽車、哪吒汽車、蔚來汽車、理想汽車的交付量集體跌破萬輛,環比均呈現負增長狀態。

2、二季度銷量有望持續上漲。

公司在動力電池、半導體等領域提前佈局,有效緩解了來自供應鏈的壓力,在行業飽受供應鏈之困時銷量卻逆勢增長。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售價普漲,市場需求旺盛,比亞迪品牌效應顯現,二季度銷量有望持續上漲。

3、漲價將在二季度起在盈利上體現。

目前比亞迪手頭訂單較多,漲價對盈利的正面影響有望從二季度起逐漸體現。公司一季度表現超出行業預期,但未能顯現漲價帶來的積極影響。預計隨着漲價以及銷量的穩步上升,盈利能力有望在二季度實現環比增長。

在產業端,比亞迪半導體IPO審核在持續順利推進中,比亞迪動力電池業務將與蔚來、小米建立合作,與頭部電池企業寧德時代的差距有望逐步縮小。佈局動力電池和半導體,比亞迪正在擺脱產業鏈之困,盈利水平看好!

02
滿投財經

“騰訊影子股”的IP生態

是什麼讓創夢天地在線上遊戲業務轉型期間如此“急切“地拓展線下業務?原因與創夢天地想要拓展遊戲產業縱深的”IP生態“和公司資本結構有關。

第一,目前主機遊戲處於“線下娛樂”的新藍海,潮玩市場增速喜人。

據Niko Partners數據,2021年我國主機遊戲玩家約1541萬人,相比手機遊戲玩家7億、PC端玩家3.3億,具有未來需求釋放的空間,預計在2025年能夠達到2392萬,CAGR為11.6%。

我們認為,目前玩家數目較少的原因在於國內外遊戲產業發展背景不同,以及國內重“社交”的遊戲氛圍。

首先,國內一直以網絡遊戲為發展方向,投入主機遊戲對遊戲廠商而言風險大、回報低,難有精品產生。

其次,文化氛圍的薰陶使得國內外玩家選擇遊戲類型也產生了明顯的差異。國外硬核主機玩家較多,普遍能夠享受單人或少數人進行通關的遊戲,崇尚“個人英雄主義”;國內受到早期互聯網遊戲的發展和渲染,遊戲羣體帶有很強的“社交”需求,可以説如今國內的主機遊戲格局是由遊戲玩家需求端和廠商供給端雙重選擇產生的結果。

而當下“一起玩”品牌門店的出現,能夠使客户多樣化的娛樂需求和社交需求在這裏得到滿足,玩家們通過硬核主機遊戲也能收穫“情感價值”。

同時,由遊戲IP衍生出的潮玩也可以在這裏找到買家。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吿顯示,2021年我國潮玩市場規模已達345億元,同比增長38.6%,處於快速增長期。而就單店來講,據公司業績會披露,一個300平米的標準店月收入可達79.1萬元,其中潮玩面積佔比40%,能夠貢獻近64%的收入,月坪效為4200元。並且潮玩在為門店貢獻不俗的業績的同時,還能營造出適宜的遊戲氛圍,作為軟實力的一部分吸引顧客。

第二,深度綁定“騰訊”,利用IP資源形成生態閉環。

港股上市前,騰訊持有公司20.65%的股份,為僅次於創始人陳湘宇的第二大股東; 王思聰的普思資本、StarVC、 Vigo Global、索尼等是公司的重要股東,賭王何鴻燊之子何猷君出任公司首席營銷官。

股東光環亮眼,但對創夢天地業務提供實際加持的還是騰訊的平台資源。2021年起,公司與騰訊先後簽訂的5個合作框架協議開始執行, 獲得IP資源包括QQ、“王者榮耀”、“狐妖小紅娘”、“穿越火線”等的授權,渠道資源、研發資源、內容資源較為豐富。

利用IP資源成為潮玩市場的玩家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創夢天地一方面做遊戲發行代理、遊戲自研,另一方面經營遊戲IP衍生潮玩,這就構成了公司 “IP閉環“的運營生態——遊戲運營、打造IP、IP營銷,脱離一般潮玩商的代理IP模式,形成良性循環。

03
遊戲財經匯

三七互娛公司轉型思考

1、產品層面 

即便三七互娛在21年推出了自研爆款遊戲,整體研發能力依舊較弱。 

單論研發能力,先不提騰訊、網易兩大廠,三七互娛與米哈遊、莉莉絲、紫龍、鷹角等後起之秀都存在不小的差距。 

目前三七互娛急需一款新品再次證明自己的自研實力。就像米哈遊做了《崩壞3》又做了《原神》,完美世界做了多款MMO又做了《幻塔》,三七做出鬥羅後還需再次證明自己。 

作為傳統的營銷大廠,三七互娛加碼研發的力度仍處於初級階段,需要持續加大決心。 

除了改革決心不夠,DataEye研究院認為,三七互娛存在的根本問題是管理團隊年齡偏大,目前三七互娛高管團隊平均年齡已有46歲,而米哈遊、莉莉絲、心動、青瓷等新興遊戲公司管理團隊都是80後,甚至85後。 

三七互娛也意識到了這點,在21年財報中,公司兩次提到了“Z世代”。 

第一處出現在“產業佈局”板塊,三七互娛想要不斷挖掘Z世代市場增量,打造未來中國年輕一代最信任的“年輕化、多元化”的文創品牌,還有一處出現在“風險”板塊,面對核心人員流失風險,三七要營造契合Z世代特色的文化氛圍。 

2、營銷層面 

(1)提升營銷效率迫在眉睫。 

從營銷效率的角度來看,三七的轉型效果並不明顯,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過於倚重買量。買量並非萬能手段,一方面買量價格水漲船高侵蝕利潤。另一方面,買來的量不一定能轉化成收入(遊戲太拉胯玩家即使下載也不氪)。 

短期來看,三七互娛不可能也不會放棄買量模式,但作為“買量大户”,三七互娛營銷效率卻處於較低水平,這是三七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隨着買量成本日趨增高,如果不能提升營銷效率,三七互娛將面臨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2)將效果廣吿多元化的經驗,複製到更多產品上。

今年以來,三七互娛旗下的部分產品開始試水達人效果直播,並取得一定成效。 

但截至目前,三七旗下開展持續大規模達人直播的遊戲僅《雲上城之歌》一款。 

達人直播對遊戲收入的拉動作用顯而易見。若想擺脱買量依賴,三七互娛需要讓更多的產品試水達人視頻以及達人直播。

04
阿島

中銀績後飈升,收息投資可值得關注?

中銀香港日前公佈今年首季業績,假期後首日開市股價便出現了強勁升勢,收息投資可值得關注?中銀香港首季撥備前經營溢利增7%、減值準備淨撥備增1.9倍。 

1、首季業績反映業務韌力高

在今年首季,中銀香港的營運數據相當穩健,提取減值準備前的淨經營收入達142億元,同比增長6%,環比增加25%。

期內淨服務費及佣金收入受壓,按年下跌超過兩成至約29.2億元,反映疫情導致商業活動疲弱,以及投資氣氛降温的影響,但負面影響被核心淨利息收入增長所抵消。雖然加息週期剛起步,本地市場利率仍未有可觀上漲,但得益於市場資金流入,中銀香港的平均生息資產基礎有所擴大,淨利息收入仍錄得4.1%的同比增長。

除了收入靠穩,中銀香港的嚴謹成本意識亦發揮作用,營運開支的同比增幅只有2.9%,環比則下跌16.5%,而中銀香港的成本對收入比例只有27.24%,繼續維持在本地同業之中較佳水平。

2、撥備增加但貸款素質良好

至於資產素質,中銀香港的減值準備淨撥備大幅增加,按年增加了6億元至9.23億元,主要反映部分企業客户的內部評級下降,以及疫情中經濟前景不確定性增加的影響。不過,整體來看,集團的資產素質依然良好,特別分類或減值貸款比率只有0.27%,屬於良好水平。

撇除了撥備影響,中銀香港在今年首季的經營溢利達103億,同比增幅有7.2%,環比增幅則超過50%。

3、順風或將來臨

今期業績反映出中銀香港的強勁業務韌力,核心利息收入企穩,支持整體業績改善,唯商業活動氣氛被疫情重挫,不利費用及佣金收入表現,更令期內撥備有所增加。

可幸是,隨着美國聯儲局逐漸加快加息,有望帶動本地利率上升,而本地疫情有都緩和,抗疫措施再次放寬,有利本地商業活動復甦,中銀香港在過去一季所面臨的壓力或會有所紓緩,業績有望錄得更可觀的改善。

小結:

展望中銀香港的業績全面復甦至疫前水平,以2019年度每股1.537元股息計,現價潛在股息率超過5%,而且現價距離2018年高位有約3成上升空間,有耐性的長線投資者可以把握機會逐步增持,迎接中銀香港的復甦增長期,實現財息兼收。

05
範大仙

分眾傳媒分析

分眾傳媒之核心優勢。 

1、開創 了 “ 樓宇電梯 ” 這 個核心場景,在主流城市主流人羣必經的樓宇電梯空間中每天形成高頻次的有效投送。

2、媒體資源規模大、覆蓋面廣、滲透率高。(超過 4 億中國城市主流人羣)。 

3、海外潛力大。目前已經在韓國泰國等地實現盈利,其他東南亞國家正在加力鋪設。 

4、產品差異化佈局,數字化、智能化營銷能力優勢顯著。(千樓千面和分時段的投放) 

5、擁有優質的客户資源,客户結構不斷優化,週期性不斷弱化。 

6、具有極高的品牌知名度及強大的市場主導權。(良好的口碑和極高的品牌知名度) 

7、媒體價值持續獲得國際權威和行業協會的充分認可。

8、企業文化獲得員工高度認同,團隊戰鬥力領先業界。價值觀——激情、規範、誠信、共贏 

9、公司董事長江南春廣吿界代表人物,其專注專業、努力、嗅覺敏鋭,善於抓住機會,對商業有獨特的理解。總之看好分眾傳媒這隻股票,現在買入正當時。

06
秋日天空

海康威視一字跌停的原因分析。

海康威視一字跌停,這背後到底發生什麼?

1、4月15日公佈去年營收和淨利潤淨利增幅20%,一季度營收18%,淨利潤5%。公司也在積極佈局智能物聯網賽道。

2、投資科技股核心是業績增速“一旦業績增速不及預期估值中樞必然收縮”。海康威視本質上也是製造業企業,市場容量也是有天花板的。

3、營收和業績增速也得看外部環境變化,看看寧德時代和金龍魚中游製造業困境。在對比海康威視本質高科技企業成本芯片繞不開的材料,再看看市場海外營收佔23%,這塊受到監管和政策影響。

4、美股納斯達克一些核心科技股都在下跌,跌幅超過30%不在少數,本質上是估值收縮。十年期美債收益率都上3%,科技股合理估值應該25到35之間。年內美聯儲繼續加息50基點應該有二次左右。

綜上所述製造業受困於成本和監管政策,再好的科技股也要擇時。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不然投資就變成刻舟求劍了。加息大背景下天時不在,中美科技戰使得監管條件發生變化導致地利不在。人和最主要是各地政府因地產停擺、財政困難支出受限。所以科技股投資核心是估值,估值受美聯儲貨幣政策影響,科技股炒作國內都是跟風美股,美股目前是能源股、軍工大行其道。

07
好望角的燈塔

伊利突破千億目標,進入價投區間,未來發展可期

今天就説説伊利吧,其實我觀察伊利有2-3年,給我的感覺是伊利的股價始終不温不火,2020年、2021年恰逢白酒、新能源火的不要不要的年份,但伊利依然按自己的節奏在緩慢的上漲。最高價出現在2021年1月份,51.03元,其後一路下跌到2021年7月份,30.90元金針探底穩住了,然後基本在35-42元之間長期拉鋸。

1、從類型分析,伊利屬於食品飲料類和穩定增長類型,非常適合用市盈率來衡量投資價值,以TTM市盈率為準,20倍以下屬於低估區間可以閉着眼睛買,20-30之間屬於合理區間,30-40倍屬於高估區間,超過40倍就是泡沫區間。

2、從業績分析,伊利確實是A股市場難得一見的集品牌、渠道、盈利、穩定於一身的好股票,今年一季度竟然實現了超過24%的淨利增長,可見增長勢頭的強勁,而且穩定性超強,已經是亞洲第一,國內蒙牛已經望塵莫及了。

3、從分紅和現金流分析,伊利從上市日起累計分紅304.79億,可謂是現金奶牛,2021年分紅10派9.6元,現金流也是滿滿的,高達370億,絕對穩。

4、從技術分析,伊利從2016年開始就沿着30月線一直向上,穩如老狗,根據這幾個月的走勢看,基本在35-42之間長期拉鋸,股價35元-37附近TTM市盈率是24-25倍,是相對合理近低估區間,可以考慮介入,剩下的就是用T的方式反覆降低成本,特別適合,不用擔心業績暴雷,風險度低。

08
錢小語

兆易創新還能繼續保持高增長嗎?

展望未來,兆易創新持續高速增長的邏輯在哪裏呢?

1、由於供需繼續緊張,海外大廠MCU產品會優先保證汽車、工控等領域的供貨,像意法半導體法就宣稱基於策略性及物流運輸因素會環比減少大陸地區MCU 供應,兆易創新將會是缺口最大受益方,所以在剩餘的白色家電等領域迎來國產替代的寶貴時間窗口,同時國產廠商有機會進入整車廠供應鏈,像兆易創新這樣技術實力優秀的國內企業將會逐步擴大自身的市場份額。

2、汽車智能化和電動化帶來 MCU 量價齊升。一方面,智能化、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需求更高級別 MCU,間接推動MCU價格提升;另一方面,從汽車電動化來看,相較於傳統燃油車,新能源汽車的電驅、電池管理等三電系統需要數量更多的 MCU,同時在800V下的車輛電池組系統分佈式設計,使得MCU使用量與電池模組數量線性相關。

3、隨着地緣政治引發地區東湯局勢加劇,美國對俄羅斯再次舉起芯片制裁大棒,也再次倒逼國產替代的緊迫性,國產供應鏈建設刻不容緩。

09
老瑪歌2021

眼科賽道空間很大。

愛爾眼科2021年報分析筆記。空間大在兩大塊:

1、老年人2021年底65歲及以上人口2億,佔比14%,未來越來越多老年人(2050年4億,那麼CAGR2.5%)。白內障,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也越來越多。

2、青少年,總體近視率52.7%,一半以上青少年都是潛在客户。

2021年營收150億,同比增長26%,扣非淨利潤28億,同比增長31%。銷售費用佔比10%不算高(並不是想象中的全靠回扣拉人頭的買賣),研發佔比1.5%(也不是想象中的高技術壁壘)。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愛爾眼科的分級診療模式已經形成規模了,省會+地級+市縣級。全國性的二三線包圍一線城市,在愛爾眼裏全國範圍內競爭對手能打的只有北京上海廣州温州各一家公立醫院。

研發投入低也説明其實醫術的進步一點點是很難的,大部分醫生都是按步就班的。反過來也説明愛爾屬於規模領先型企業,不用擔心技術顛覆,所以規模和品牌就是護城河。愛爾的缺點就是商譽太高,高達53億,差不多是利潤的2倍了。2021年減值計提2.2億,影響不大。但萬一哪天出個黑天鵝,一下子計提一半那不要了親命了。

話説回來,愛爾能如此高速發展,就是通過有限合夥這個機制實現了槓桿收購(有限合夥投資都放在其他非流動金融資產這個科目裏,2021年是13億),放大N倍來收購體外培育的眼科醫院。商譽屬於副產品,伴生的,沒辦法。愛爾2021年每股淨資產2元,ROE25%。這個淨資產屬於低估的,為什麼呢?因為醫院最值錢的資產其實不是設備,建築,而是醫生。但恰恰醫生是沒法估值的。愛爾全國佈局,把醫生牢牢捆住(培養一個眼科醫生至少5年以上吧,全國每年能有多少眼科畢業的學生仔?),其實就限制了別人的擴張,這也是護城河的一種。愛爾2022年一季報營收利潤同比環比都增長,只是不夠高速,但今年老是疫情封城反反覆覆,這點增速也蠻好了。假設今年增長30%,30倍PE,則合理估值是1092億,合20元/股。醫院這門生意還有個特點:民營綜合醫院具有前期投入大、產能爬坡週期較長的特徵,而專科醫院投資小見效快,所以雖然大多數民營醫院早期都是虧損狀態,但專科爬出坑的時間短。綜上所述,愛爾是個長期主義好標的,只是需要等待一個好價格上車。

以上是各位大v在格隆匯社區的精彩發言,想看更多港美A優質社區討論,請下載格隆匯APP,歡迎加入格隆匯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