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中美博弈,本質是石油和鋰電的戰爭
格隆匯 08-12 11:04

本文來自:鑑茶院,作者:南苑大王

中國歷史上第一筆借錢不還的老賴,是周朝的姬延。

話説他當時向國內的富商借了筆大錢,充作軍餉去打仗,約定回來後拿戰利品歸還。

遺憾的是,姬延大敗而歸,借款的商人於是紛紛跑過去堵門要賬,姬延不敢見人,只好躲在家裏的高台上不下來。

姬延,就是周赧王,這個故事,就是成語裏的“債台高築”

有的同學可能會問了,周王既然是國王,怎麼可能還不起錢呢?笨蛋,你倒是印鈔啊。

問題就在於沒法印鈔,你以為的錢是什麼?

錢是一般等價物,馬克思吿訴你,它天然就是金銀。

金銀就是錢,金銀本身有價值。然而,金銀最大的問題是產量有限,壓根沒法印。

所以,就算你貴為帝王將相,你也變不出金銀來,沒錢就是沒錢。

明朝滅亡的直接原因,是朝廷給前線的將士根本發不出工資,崇禎皇帝自己的龍袍都帶着補丁,雞蛋都捨不得吃,找皇親國戚們借錢發軍費,大夥小氣不借,明朝卒。

(崇禎皇帝還真是窮死的)

而英國王室,從愛德華一世開始,就向各界借高利貸,整整被薅了300年羊毛。

英國的議會,設立時跟民主沒有半文錢關係,那都是各路債主的代表,找國王要賬的。

01

現代的紙幣是怎麼產生的呢?得從英國説起。

1820年前後,英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日不落帝國,地盤那麼大,還繼續使用金銀交易就非常不方便,於是英國人搞出了紙幣規定1英鎊含金7.32克,不管你什麼時候去找銀行,他都能把你的紙幣兑成黃金給你。

因此紙幣一開始就是個“兑金券”,他是有黃金作為擔保物的,自然不能濫發。

二戰以後,美國取代英國成了日不落帝國,強大到沒邊沒沿不説,還控制了全球75%以上的黃金,所以乾脆要求世界各國搞一個通用貨幣:美元。

玩法是讓美元和黃金掛鈎,各國貨幣和美元掛鈎,1美元=0.88克黃金

你的本國貨幣可以兑換成美元,用美元可以再兑出黃金,泱泱大國,童叟無欺。

所以,美元當年叫做美金不是沒有道理的,它能兑出真金啊。

這套玩法因為是在美國的布林頓森林搞出來的,所以叫做“布林頓森林體系”,在這套體系之下,國際貿易把各國緊緊捆綁在一起,美利堅君臨天下。

(布林頓森林協議簽字儀式)

美金既然這麼硬挺,美國人花起來也是異常痛快,什麼法國的包袋、意大利的跑車、阿根廷的小牛肉、埃及的古董,統統運往美國。

但好日總是過的太快,美國人的美鈔揮霍快二十年,各國也老鼠搬家式的在美聯儲兑黃金兑了20年。

最雞賊的是法國,他是打心眼裏看不起這個北美的窮親戚,收到美元基本都不過夜的,拉回去就兑黃金了。

等到1970年前後,美帝一看,哎呀黃金快沒了,如果大傢伙把外頭流通的美元拿回來兑,把美聯儲兑破產了都不夠還的。

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對全世界説,嗯嗯那啥,從今天起,美元和黃金脱鈎了,美元不能兑黃金了。

消息一出,舉世譁然,全世界通行了幾千年的金本位制度徹底崩潰

(1971.8.15,尼克松宣佈美元完全)

各國一邊迷茫的繼續沿用慣性用着美元,一邊對這種純粹是紙的美元充滿了深深的疑慮。

美帝朝野也是一邊心虛,一邊趕緊琢磨路子。讓美元再度偉大,成了當務之急。

02

説到玩金融,沒人比猶太人更懂,人家在《聖經》裏就放高利貸了。在猶太人看來,貨幣都是要和實物掛鈎的,既然你掛鈎不了黃金,你掛鈎個全球必需品也行啊。

前提是你能控制它。

美帝恍然大悟,對啊,應該搞石油。石油是現代工業的血液,而且,世界上主要的大國,法國德國日韓中國之類的,都是貧油國。

美國可長期是全球第一大產油國,二戰時是靠石油堆死希特勒的。

除美國之外,有油的就是南美、中東。南美是後花園不用説,對中東,能控制住政權控制住政權,不能的也堅決要求必須美元結算石油。

1975年以後,美元就和石油在不斷加深掛鈎。美軍控制了全球的石油貿易要道,華爾街掌握着大部分的原油市場交易。

(美軍全球基地,控制交通要道和十字路口)

絕大部分賣出的石油,要美元結算、説明買家、不準轉賣--石油美元是不容染指的禁臠。

國務卿基辛格得意洋洋説,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

薩達姆卡扎菲之類的,平時搞種族屠殺也好,製造民航空難也罷,美帝都不聞不問,但只要敢動起“用歐元結算石油”和“自主決定賣家與價格”的念頭,鐵定要被斬落馬下,擊斃問罪。

1995年前後,美國基本徹底控制了中東局勢,與石油的綁定牢不可破,美元再次堅挺,各國也從美帝那學會了無錨印鈔,放水放的飛起,貨幣泡沫又促進了科技,美利堅如日中天。

當年中國最頂尖名校的畢業生,最大的追求是到美資企業做個高管。美國回來的打工皇帝唐駿,換個工作的轉會費就高達10億元。

2008年,國際油價達到每桶147美元的最高峯,其實那就是美國國力的頂點。

(國際原油價格圖,和美國的國運息息相關)

美國作為內燃機革命的最大受益者,因石油而興,也因石油而衰。一部石油的興衰史,就是美國國運史只是太多的人,茫然不知而已。

03

對人類這種羣居的社會性動物來説,人權其實只有兩種,一個是生存權,一個是發展權。

生存權靠糧食,所以中國曆朝歷代都是拼命的開疆拓土,拿回來種地。

發展權靠能源,沒有能源你根本無法改造自然,生產力就是個空談。想想我們以前的長老們,多少個是搞石油的能源系統出身。看看如今的東京電力,在日本如何手眼通天。

大陸國家都是貧油國,石油美元其實卡住的是我們的發展權。

《新能源,中美產業對決的紫禁之巔》中我們談過,雖然太陽能光伏能解決發電的問題,但是電力很難存儲,對石油的取代嚴重不足。

直到中國人把鋰電產業幹成了全球第一。鋰電池代表的化學儲能雖然昂貴,但是比石油更加便攜、小型、耐存儲

(儲能電池倉有力解決新能源的不易存儲問題)

人類不平等的根源是能源佔有的不平等,富人比窮人擁有更遠的交通距離與工作生活半徑。而鋰電池的出現,第一次實現了能源的廉價化、碎片化、分佈化、個人佔有化,最大限度的實現了能源的均等。

大多數人,仍然把光伏鋰電取代石油天然氣,當成一項簡單的技術革命來看,而沒有注意到其背後對社會發展結構的巨大改變。

當乘用車輛、家用電器、電動工具、農用車、到國防裝備等領域逐步大規模鋰電化,買一輛電動車就能自己當老闆,屋頂鋪滿電池片也能自己售電時這就是馬克思説的,生產力改變生產關係。

當年,美國發展的動力來自於石油,如今,中國發展的動力自於鋰電,美元碳本位,人民幣鋰本位。

然而碳本位已明顯不合潮流,全球環境負擔達到極限,極端氣候頻發,碳中和迫在眉睫,主要工業國已經公佈了碳達峯的倒計時錶,豐田都要在2025年停止生產燃油車,以石油為代表的碳基能源,正在加速退出歷史舞台。

那麼顯而易見的是,碳本位、石油本位的美元,必然加速的退出歷史的舞台,讓位給硅本位、鋰本位的新貨幣。

因為誰掌握了光伏鋰電的制高點,誰就控制住了別國的發展權。

2020年如夢方醒的美國人急匆匆的把拜登推上台,公佈一項史無前例的新能源車發展計劃時候,一切都有點為時已晚。

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場在中國、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廠商在中國、全球最大的光伏鋰電集羣在中國。

中美較量的本質,從動力根源上看是石油和鋰電的戰爭,正如拜登説,電動化沒有回頭路。

 

04

1941年,日本要偷襲珍珠港,發動對美國戰爭,這時擔任過日本駐美武官的山本五十六堅決反對,他説,你只要去德克薩斯看看那些密密麻麻的石油井架,去底特律看看那些濃煙滾滾的汽車工廠,你就知道美國不可戰勝。

然而,美國正一步步變成明朝末年,那個濃煙滾滾的時代已是過去的輝煌,歷史永遠只嘉獎那些在時代起舞的弄潮兒們,而新時代,屬於光伏鋰電

(國家風光儲輸示範工程)

將來,你的孩子問你在那波時代潮流中有什麼珍貴遺產,你會不會跟他説,

我給你留了十萬手新能源股票。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It does not constitute an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