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Market News

Market News

HomeMarket NewsDetails

藥明康德(2359.HK)近期經營情況交流紀要解讀

uSMART盈立智投 06-09 15:13

 總結:

1.關於疫情影響:金山工廠安排了駐場,4月底已有80%的產能正常運行,影響不大;外高橋工廠主要是人力密集型業務,疫情之後很多業務無法開展,因此將一部分訂單分流至蘇州、武漢、南通等地進行生產和研發,6月1日開始非駐場人員開始回到公司,並利用週末時間爭取追趕進程。目前復工率60%,預計61日開始超90%

2.關於港股增發:主要用於支撐公司在海外的擴張計劃,主要是美國特拉華州(DP製劑商業化工廠,21年底已取得土地,22年初開始規劃設計,即將開始動工)和新加坡(正在和新加坡政府協商,預計一個季度內有結果)的CDMO設施擴建。作爲全球化公司,公司會加強全球供應鏈配置,確保在面臨疫情和國際關係的挑戰的情況下,能持續爲客戶提供服務。

3.業務方面,WuXi Chemistry新冠的商業化訂單在常州工廠全年商業化項目預期6-8個。Testing:臨牀CRO受疫情影響,22年收入利潤預期下調SMO22年預計收入增速超30%且21年開始新簽訂單邊際漲價,在擴大規模的同時也提升利潤率水平。WuXi ATU:中國區只做質粒和病毒載體,不做細胞業務美國區做病毒載體和細胞,不做質粒DDSU:首個NDA產品217月底申報NDA,順利的話2H22有望獲批後續33期產品衆生的流感藥物、揚子江的失眠藥物、正大天晴的三代EGFR

參會嘉賓:雷鳴|IR 

經營近況更新

港股增發:用於支撐公司在海外的擴張計劃,主要是美國特拉華州(DP製劑商業化工廠,21年底已取得土地,22年初開始規劃設計,即將開始動工)和新加坡(正在和新加坡政府協商,預計一個季度內有結果)的CDMO設施擴建。

作爲全球化公司,公司會加強全球供應鏈配置,確保在面臨疫情和國際關係的挑戰的情況下,能持續爲客戶提供服務。本次疫情中,公司的多地運營展現出較強的韌性和優勢,例如:1)供應鏈:從蘇州、常州等進貨渠道,運到上海金山和外高橋,解決了很多原材料問題;2)票據處理:外高橋靠近啓東(車程1-2小時),疫情期間需要總部處理的一些付款票據都是從外高橋運到啓東,再由啓東的物流發出。同時也協調了天津的運營基地;3)出口:從天津空港運出一些貨物。

Q&A :

港股增發

Q:公司亞洲工廠選址新加坡的考量?後續投產後預計國內和海外工廠的毛利率水平?後續毛利率淨利率在海外的走勢?

A:主要看中新加坡的人才、政府支持、相對政治的中立、地緣上可以輻射亞太多地。毛利率和淨利率可參考國外同行(如LONZA、Catalent 小分子業務,因爲所面臨的成本和定價環境都是一樣的。海外的site對標海外同行,不是對標公司本身,通常海外site毛利率低於國內

Q:海外同行的毛利率水平差異較大,公司海外site的毛利率水平應該對標哪些公司呢?

A:不能對標大分子業務,可以對標海外成熟企業小分子CDMO的毛利率。

Q:同一個客戶的訂單選擇中國site和海外site,公司給出的報價是否有區別?

A:是有區別的。如果客戶在意價格,不會選擇新加坡site,會選擇國內site;但如果客戶在意政治、商業化等方面,關心DP、API在哪裏生產,就會選擇海外生產基地。因此公司開闢海外基地主要是希望解決國內設施無法滿足的需求,拓展一些業務。

Q:同一個藥物從API做到DP,價值量預計可以增加多少?

A:生產成本中,DP約佔20%,其他是API和中間體。即如果之前擁有API和中間體訂單,增加DP的訂單大約可提升25%的價值量。

Q:海外site主要針對的客戶畫像?

A:主要是生產環節方面,國內市場主要是中間體的訂單,DP和API還需要靠海外工廠。美國工廠DP爲主,新加坡工廠API爲主。

Q:現在一級市場融資遇冷,美國的Medpace在電話會上表示4M22訂單取消和延期的情況超過了21年,且對後續展望不樂觀,目前公司客戶有因爲資金問題取消或者延期的情況嗎?如果上遊biotech資金持續緊張,對藥物發現、臨牀前和臨牀哪個階段的影響更大?

A:行業是分化的,IQVIA等龍頭公司對市場前景的預期非常樂觀,也沒有客戶取消訂單或延遲,但小公司可能會有些影響。公司除了臨牀CRO外,其他業務領域的訂單需求都非常旺盛。

Q:合全固定資產週轉率比較高,但海外同行資產週轉率較低,公司怎麼看?是產能利用率排不滿還是什麼原因?公司的資產週轉率可以維持高水平嗎?

A:公司在海外沒有大規模生產的經驗,進度最快的特拉華州工廠25年才能投入使用,新加坡更晚,因此目前只有前瞻性假設。資產週轉率較低一方面因爲海外建設成本更高(在海外投資一個同等規模的廠子更貴),因此海外固定資產價值更高,但訂單價值相較國內並沒有同比例提升。

WuXi Chemistry

QWuXi Chemistry進入臨牀後期階段的新分子項目數量?

A:目前以早期項目爲主,後期階段的寡核苷酸和多肽項目各一個,但收入增速顯著高於傳統小分子項目,項目轉化較快。

Q:公司在外高橋的基地主要從事哪些業務?這些業務在公司收入中的佔比?

A:1)實驗室化學,即WuXi Chemistry中的“R”(化學合成業務);2)生物學服務;3)臨牀前實驗室檢測;4)DDSU。收入佔比沒有測算過,人員佔比約7000/37000。

Q:外高橋基地目前的復工率?預計6月底達到什麼水平?

A:目前外高橋已恢復60%,預計6月1日可超過90%。

Q輝瑞新冠小分子藥物主要在哪些site

A:新冠的商業化訂單在常州工廠

Q1Q22化學板塊沒有新增的商業化訂單主要是什麼原因?全年新增商業化訂單量的預期?

A:商業化訂單不是平滑增加的,全年預計新增6-8

WuXi Testing

Q:近期SMO細分龍頭普蕊斯上市,21年收入增速超50%vs公司SMO業務+26%),公司如何應對競爭對手的快速擴張?公司對SMO業務的未來規劃?能否看到和臨牀前CRO業務的協同效應?

A:公司SMO保持行業龍頭地位,22年預計收入增速超30%且在擴大規模的同時也在努力提升利潤率水平,因此從21年開始新簽訂單呈現邊際漲價。其他臨牀CRO業務受到了一些挑戰,尤其在2Q22,因此預計今年臨牀CRO增速會慢於SMO。臨牀CRO和臨牀前CRO業務有一定協同性,21年有20+個項目從臨牀前CRO導流至臨牀CRO。

QSMO訂單很多,但受疫情影響,訂單消化速度有所減慢,且受疫情影響,人力成本升高,今年公司臨牀CRO板塊的利潤預期是否有下調?

A:有下調。疫情對臨牀CRO的印象是最直接且難以挽回的,一方面臨牀試驗進度難以追回,另一方面受試者脫落率提升,需要重新招募。今年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全國有近一半的醫院都無法接受CRA和CRC的訪視,因此2Q22單季度公司臨牀CRO業務的增速可能爲負,但成本沒有減少,因此利潤會有較大沖擊。

Q:成都、南京、蘇州、啓東的幾個Testing試驗基地分別計劃用於哪些業務?

A:Testing的基地以蘇州和南京爲主(兩地均有安評和DMPK業務);天津和成都的基地以實驗室化學爲主,Testing業務很少;正在擴建中的啓動基地也有一些Testing的產能。

ATU

QATU板塊去年美國區離職率較高,目前是否有改善?

A:去年開始已經進行調薪了,對毛利率的影響在1Q22已經有所體現。1Q22公司ATU業務板塊毛利率爲負,一方面由於美國費城和上海臨港工廠剛剛投入使用,另一方面也受到了美國區人員離職率提升的影響。

QATU板塊的細胞療法、基因療法和測試業務分別在國內還是國外做?或者不同業務是否有國內或海外的傾斜?細胞療法是否會被海外國家嚴格監管?是否會要求必須在海外做?

A:生產環節包括前端的質粒、中間的慢病毒和最後的細胞業務,公司在中國只做質粒和病毒載體,不做細胞業務;在美國做病毒載體和細胞,不做質粒。公司不會在中國做好細胞再運到美國,主因:1)時效性不強;2)中國做好再運送到美國並不具有成本優勢;3)法規監管上有困難。但中國做好的質粒和病毒載體在後續的出口方面沒有阻礙。

Q:是否會將TESSA這種技術難度較高的項目放在美國做,其他項目優先考慮中國的site

A:取決於客戶。如果客戶更在意成本,可能會選擇在中國生產;如果不在意成本,可能會選擇在美國生產,公司在兩地均提供選擇。

Q:國內的無錫site主要服務哪些地區?是什麼類型的客戶?

A:目前無錫site以中國的biotech客戶爲主,未來國外客戶的在手訂單收入佔比可能會提升。

Q:國內招聘細胞治療人才的難度大嗎?

A:難度比較大,海外也是如此,因此海外業務離職率較高,且turnover較低。公司的策略主要是自己培養,而不是直接招來已經成熟的人員。

DDSU

Q22DDSU進行迭代升級,主要是哪些類別的產品?22DDSU業務預計有所下滑,人員是否有調整?

A:今年新接訂單基本都是first in class的產品。人員方面沒有太大調整,22年只是收入下跌,並不是產品價值的下跌,first in class產品的銷售提成潛力可能會大於之前的fast follow產品,因此今年內部目標是今年新簽訂單的總價值不能低於去年。

QDDSU去年首個提交NDA產品預計的獲批時間,後續處於3期臨牀的產品有哪些?

A:首個NDA產品是217月底申請的,正常情況下創新藥審評需要9-12個月,順利的話今年下半年有望獲批。後續33期產品分別爲:1)衆生的流感藥物;2)揚子江的失眠藥物;3)正大天晴的三代EGFR

Relevant Sto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