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市場資訊

市場資訊

首頁市場資訊資訊詳情

中集集團“摘箱”慾望強烈,創新業務“三箭齊發”押注新一輪增長

格隆匯 01-30 09:06

1月20日收盤晚間,中集集團(000039.SZ)發佈2022年度業績預吿,報吿期內歸母淨利潤30億元至38億元,歸母扣非淨利潤預計36億元至52億元。雖然此數據跟去年同期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是相距的幅度是在預期之內的,結合近期集裝箱運輸業的走勢,疊加去年三季度公佈的數據,可發現其已被市場充分消化。

另外,年度業績預警發佈後,港股兔年開市後交易時段的中集集團H股的走勢也較為平穩向上,短短兩個交易日累計上漲2.76%,取得“開門紅”

(圖片來源:富途,經格隆彙整理)

“集裝箱一哥”的高質增長思路:透過創新尋找未來新增長點

過去一年,儘管受到地緣政治事件、海外通脹加劇、歐美大幅加息及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等多重複雜因素的綜合影響,中集集團總體上延續“提質增效”的良好態勢,展現出較強的業務韌性,實現穩中有進。2023年,中集集團已確立深入貫徹新的發展理念,聚力高質增長。

高質增長的發展思路是什麼?為改變市場一直以來對其的固有印象,作為全球“集裝箱一哥”的中集集團,正計劃通過強化科技創新、打造智慧產品、推進智能製造,保持並提升現有產品優勢,打造卓越營運示範企業。

不難看出,中集集團的未來新一輪增長,是離不開科技創新,離不開製造能力和模式的持續升級,離不開產品和服務能力的優勢提升,也離不開精益管理、提質增效的卓越運營管理方式。

回顧歷史來看,中集集團一直是一個致力於持續增長的企業。近年來,中集集團之所以能夠在波譎雲詭的複雜外部環境中實現穩步成長和週期穿越,簡單總結來説,就是不斷在原來支柱業務、紮根產業穩固發展、釋放領先優勢的基礎上尋找新的未來增長點。

如今,中集集團創新業務正呈現多點開發,可圈可點,成效初現,並對原有基礎、短板或優勢進行了有益的補充和連結,使得公司業務的擴張整合和綜合實力的提升得以用一個更好的姿態來順利鋪開。

同時,中集集團在創新業務的繼續探索,對其未來“高質增長”而言也是一個強勁的助推器。

眾所周知,中集集團是全球領先的物流及能源行業設備及解決方案供應商,其產業集羣主要涵蓋物流領域及能源行業領域,而支撐其在兩大領域發展的關鍵核心之一,是中集集團的先進的生產方式、製造能力,但凡是製造業,便離不開價值鏈上下游的全力支持及協同配合。

順延着這三大方向,我們不妨來看看中集集團是如何開展其創新業務的。

創新業務的第一支箭射向清潔能源,在細分的王者賽道大放異彩

中集集團在能源行業發展創新業務的第一支箭射向了清潔能源,在眾多細分賽道中,分別選取了儲能、氫能這兩大王者賽道,取得不俗成績,完成了關鍵性佈局,成效卓著,為後續成長打下了堅實基礎。

眼下,儲能已經成為了新能源發電不可或缺的其中一個環節,而儲能也成為許多國家推進碳中和目標進程的關鍵技術之一。因此,儲能行業被認為是新能源產業中最具確定性的黃金賽道。

站在當前,安信證券研究所發表研報則認為2023年全球儲能行業或迎來更大的爆發,其分別從收入端、成本端和政策端總結出儲能爆發刺激因素或已經齊備。

(資料來源:安信證券研究報吿)

從政策來看,國內當下快速增長的儲能裝機需求主要源於政策對新能源裝機的要求。各地方政府要求新能源裝機需進行強制配置一定百分比的儲能裝置,例如湖南省要求風電和集中式光伏發電須配置不低於15%的儲能裝置,上海則要求海上風電的儲能配置不低於20%,其他各省市對於新能源裝機的儲能配置要求在2%-20%不等。

《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22》指出,2022年至2026年新型儲能的複合年均增長率為53.3%,儲能市場將呈現穩步、快速增長的趨勢。基於儲能產業發展的多重確定性,中集集團利用自身優勢切入儲能賽道,以便捕捉整個產業的未來強勁而持續的增長勢能。

筆者看到,自2021年開始,中集集團集裝箱集成業務已開展儲能相關業務。

2021年,中集的集裝箱集成裝備業務繼續保持快速發展,並與行業頭部客户形成更加緊密合作,而其能源類集成裝備業務主要聚焦在新能源變電裝備、發電裝備、電化學儲能裝備和新能源充換電裝備四個方面,其中新能源變電、儲能裝備是其集裝箱板塊未來重點的業務拓展方向。

2022年11月16日,福建中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這是由中集集團間接全資控股的公司,經營範圍包含:儲能技術服務;集中式快速充電站;新能源原動設備製造;電池銷售等。或標誌着中集集團將全面加速佈局儲能產業鏈。

自2023年開始,相信在儲能領域,中集集團也能發揮出比如其集裝箱集成裝備業務的豐富經驗及產業優勢。進一步把其正在推進海上風電“平價方案”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補齊其在新能源產業創新業務的最後一塊“短板”。

值得關注的是,在氫能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中集集團已經建立起核心優勢。中集集團正全面加快氫能的佈局發展,而從集團整體來講,中集安瑞科在氫能發展是主角之一,儲存裝備、運輸裝備、加氫裝備是其主要業務領域,公司目標是要在關鍵環節做頭部企業。

據悉,中集安瑞科已經成為第三代氫儲瓶的主要供應商之一,且與世界一流的四型(“T4”)氫氣瓶及系統技術和設計供應商HEXAGON共同成立合營公司,將為中國及東南亞快速增長的高壓氫氣儲運提供三型和四型儲氫瓶的生產和儲運解決方案,以及供氫系統的生產。

隨着我國加氫站建設有望迎來高速發展期,中集安瑞科將把握加氫站新建需求機會,並探索發展撬裝式加氫站、制氫加氫一體站等新模式。

其實早在2006年開始,作為中集集團切入氫能領域的代表——中集安瑞科,就開始佈局氫能業務,經過20多年的積澱,中集集團在氫能產業鏈上下游已建立了深厚的基礎,中集安瑞科也當之無愧的成為中集集團氫能事業的開路先鋒。未來一旦氫能賽道在中國持續爆發增長,中集安瑞科在氫能儲運的領先地位,以及增長潛力將隨之得到釋放。

創新業務的第二支箭射向冷鏈物流,中集冷鏈釋放巨大成長潛力

正如開篇所言,中集集團的優勢產業集羣所聚焦的另一支柱是物流領域。在該大範圍下,中集把創新業務的第二支箭射向了冷鏈物流。

冷鏈物流行業貫通一二三產,是有效銜接鄉村振興、促進消費升級的重要產業。

自2021年年底以來,國內冷鏈物流領域的相關政策持續落地。《“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明確指出,到2025年,我國初步形成銜接產地銷地,覆蓋城市鄉村、聯通國內國際的冷鏈物流網絡。2022年開始,全國各省市也陸續發佈冷鏈物流發展的相關支持發展政策。

政策端的發力有望使得國內冷鏈物流行業供給側發生重要變化和改善,過去三年的疫情期間也從根本上加速了整個行業的需求轉變。無論進口還是國內,中國的冷鏈物流行業正經歷着最為蓬勃的發展時刻。

截至2020年底,國內冷鏈物流市場規模超過4800億元,冷庫容量約1.8億立方米,冷藏車保有量超過28萬輛。而佔比高達9成的食品冷鏈其整體滲透率約40%左右,相比於發達國家(比如日本、美國等)80-90%的滲透率,尚存在1倍或以上的潛在增長空間。在2019年,新冠出現之前,我國醫藥冷鏈佔比約在9%左右,對應着約130億元冷鏈物流市場,中長期看,包括疫苗在內的藥品市場持續擴容或將帶動醫藥冷鏈行業快速增長,一旦滲透率達到40-50%,則意味着400-500億冷鏈物流的增量空間。另外,我國在農產品冷鏈運輸率上,較發達國家 80%-95%的比率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冷鏈運輸率的不足也造成了農產品腐損率較高,例如我國果蔬腐損率約為 15%,遠遠高於發達國家 5%的平均水平,這些地方都是冷鏈物流亟待解決的問題,也給它們帶來龐大的發展機會。

綜合來看,若放長視野,我國冷鏈物流行業規模到達萬億級別,也是確定性較高的方向。

作為冷鏈物流中最關鍵也是技術含量最高的環節,冷鏈裝備承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為冷鏈物流每個環節,即從“最初一公里”、“流通運輸”到“最後一公里”都需要配備相應的冷鏈裝備,保障全程要有冷藏、冷凍。尤其是醫藥冷鏈端,為了保證藥品整個流通過程始終處於特定温度區間內,醫藥冷鏈運輸具有嚴格的操作流程,對全程温度控制、温度波動監測等更加嚴格。

從1995年中集在上海成立第一家冷藏箱公司開始,經過長達27年的行業耕耘,中集集團已經成為了國內最大、佈局廣、產業鏈齊全的全球高端冷鏈裝備解決方案供應商,逐步形成海陸空全方位的冷鏈裝備佈局。

在2017年,中集集團為拓展和完善其冷鏈裝備的戰略業務鏈條,在內部成功孵化出一家“雙創”型企業中集冷鏈,充分利用中集集團在海運冷藏箱和冷藏車的技術和製造優勢,開展移動冷庫業務。

2020年底,中集冷鏈正式引入外部戰略投資者,踏上了全新的發展“快車道”,重點佈局農產品和生鮮電商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的多功能模塊化組合冷箱業務。

中集冷鏈的主營業務移動冷庫,是中集集團冷鏈產業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城市化建設和電商等新消費模式對冷鏈產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以大型冷庫和傳統商超為主要節點的集中冷鏈模式也將向田間地頭、運輸網絡節點和城市前置倉的分佈式冷鏈模式轉變。

面對中國冷鏈高速產業發展的新機遇,中集冷鏈積極發展和推廣“新技術、新裝備和新模式”,加速行業變革,提升冷鏈行業效率和品質,引領冷鏈物流行業的新跨越,一舉成為國內分佈式冷鏈裝備的領軍者。

創新業務的第三支箭射向新材料,中集竹鏈與中集創贏異軍突起

按照筆者理解,中集集團之所以能夠在能源領域、物流領域建立起產業集羣的核心競爭優勢和累積起深厚的護城河基礎,始終離不開中集集團所擁有的先進生產方式和高端製造能力,筆者提到過,凡是製造業要做出真正競爭優勢,需要製造業上下游的全力支持及協同配合。

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中集創新業務的第三支箭選擇射向新材料產業。跟半導體行業一樣,上游的材料和設備領域,一直處於金字塔的最頂端,誰能夠掌握關鍵的製造材料和設備,就相當於把握着眾多的產業的咽喉和未來。

中集在新材料領域的開創先鋒,我們找到了極具代表性的中集竹鏈和中集創贏。

中集竹鏈科技有限公司,在可降解材料產業擁有了全球獨家技術,即利用植物(比如竹子、蘆葦等)通過單純的物理處理方式來生產低碳的可降解制品(一般為可再生纖維或粉末),生產全程無需化學處理,大大減少對水資源消耗和化學污染。

據公吿資料,在2022年11月11日,中集竹鏈科技有限公司與岳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中集竹鏈科技將積極推進在岳陽經開區內建設中集新型可再生纖維產業園區項目,而該項目將採用的是中集竹鏈所擁有的全球獨家技術——瞬時彈射汽爆技術來製取植物纖維/粉末。

此舉或將成為中集集團創新業務實現專利的產業化和商業化的又一里程碑事件,也意味着將能夠為其帶來更多的價值,增加收入新來源和提高企業內部的專利利用率,以及創新轉化成果效率。

説起2018年成立的中集創贏,其自創立以來便以成為熱塑性複合材料行業的領軍者為目標。2022年7月,中集創贏憑藉在熱塑性複合材料領域的創新發展成功上榜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佈2022年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名單。

在提倡節能減排、綠色低碳的背景下,中集創贏掌握了核心技術生產出的連續纖維增強熱塑性複合材料(CFRT)具備了“輕質高強”的特有屬性,使用這種新材料生產的冷藏車沒有任何氣味,還具有防水防潮耐腐蝕以及抗衝擊性能極強等特點,能夠完全替代傳統使用的會持續散發刺鼻性氣味且在生產製造環節中會產生大量甲醛、苯繫有毒物質的玻璃鋼。此外,這種連續纖維增強熱塑性複合材料(CFRT)及其加工製品可實現無限次數的回收再利用,對環境保護非常有利,非常符合全球產業提倡的低碳環保趨勢。基於上述優勢,這種新材料目前已大量運用在中集冷藏車山東基地生產的冷藏車和全國各主要品牌的冷藏車產品中。

隨着國民經濟的發展和新材料技術的進步,這種具有輕量化、環保化優勢的熱塑性複合材料在交通運輸、壓力管道、建築家居等領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未來也將成為更多行業升級的重要推手,發展潛力巨大,有廣闊的市場空間。憑藉創新技術優勢,中集創贏躋身成為目前國內新材料產業規模增速較快的企業之一,用不到4年的時間已發展成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年產值破億元規模,成功開發超過30多種新型產品,並保持着業務高速增長勢頭。

透過中集竹鏈與中集創贏的“異軍突起”,中集集團在新材料行業多個極具前景的細分領域已經打開了“從1到100”的新發展階段,從製造業上游、從技術的源頭,直接給眾多的產業帶來更高層級的升級和替代發展的全新希望。

最後,從中集集團創新業務的蓬勃發展勢頭可總結出這樣的觀點,創新始終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中集集團通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來最終推動自身、產業和社會向高質量發展攀登上新的高度,毋庸置疑這一思路和定力均是正確的,它實踐的結果也終將證明:勝利會站在人類進步、進化的這一邊。中集的未來註定光明,中集的騰飛必將再次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