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Market News

Market News

HomeMarket NewsDetails

國君策略:碳中和下的融資、生產、生活方式變革

格隆匯 06-04 17:26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國君策略陳顯順,作者:陳顯順 蘇徽

本報吿導讀:實現碳達峯、碳中和將帶來能源行業融資、生產方式變革,也將帶來居民生活方式變革,推動構建低碳化社會。

摘要

中國是推動碳中和的行動派和實幹家。按照我國碳中和目標,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峯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20年四季度以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五中全會等重要會議強調碳中和任務,後續重磅政策有望繼續出台。2021年是“2030年前碳排放達峯行動方案”制定年,各地方政府也紛紛發佈了碳達峯、碳中和行動計劃。

我國資本市場多角度、全方位助力雙碳目標實現。從金融角度,央行和各級金融機構扮演資金合理引導的角色,推動綠色金融發展,加強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探索以碳普惠等自願減排產品為切入點推動達成碳中和。目前我國在綠色金融標準體系、綠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綠色金融產品創新體系、綠色激勵約束機制等方面的工作已取得明顯進展。但根據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測算,與2030年實現碳達峯每年的資金需求3.1萬億-3.6萬億元相比,當前每年的資金缺口超過2.5萬億元。

碳中和推動清潔能源發展進入大時代。與碳中和直接相關的光伏、新能源電池、風電、燃料電池、儲能等行業將迎來巨大發展機遇,而已有較大體量的水電,年裝機量穩定增長的核電等清潔能源領域也將受益友好的政策環境。同時,也只有清潔能源得到迅速發展,才是我國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根本舉措。為此,在“十四五”期間必須高度重視調整產業結構,同時加強技術進步來節能提效。

碳中和對傳統週期行業的影響類似一輪供給側改革。“30·60”目標和能耗總量、強度“雙控”政策下多地紛紛出台節能減排和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高耗能產業的新上項目審批,過剩產能化解,能耗總量控制,節能技術應用,高耗能企業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等政策逐步落地。鋼鐵等高耗能行業供給端的產能增量受限,行業整合有望加速,優質產能加速向龍頭企業集中,龍頭企業對產品價格的掌控能力提升。

碳中和將深刻改變企業行為和居民生活方式。實現碳中和並不只是國家層面或部分高耗能行業的任務,碳中和需要政府、企業、居民達成共識,形成合力,角色不同但目標一致。從居民角度,自下而上的消費需求和生活習慣轉變也推動着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如智能家居、新型消費電子、裝配式建築滲透率的提升,垃圾分類、可降解材料等生活節能的普及。

1

能源革命大時代,中國是實幹派


1.1.  從碳達峯到碳中和

在能源革命大時代想要做好碳中和工作,首先要明確碳排放達峯、碳中和、碳交易、碳税這四個概念。1)碳排放達峯:GDP增長會消耗能源,排放温室氣體,每萬元GDP排放的温室氣體叫做單位GDP排放量,通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擴大綠色能源使用比例,單位GDP排放量會不斷下降,當單位排放量下降幅度大於GDP增長幅度時,碳排放總量不再增長,這個拐點就是碳排放峯值,我們的目標是2030年前實現碳達峯。因為峯值本身很高,即便碳排放達到峯值,排放還要從高位降下來,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方式抵消温室氣體排放,我們的目標是2060年實現碳中和。2)碳中和: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温室氣體排放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3)碳交易:碳交易是為促進全球温室氣體減排,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採用的市場機制,合同的一方通過支付另一方獲得温室氣體減排額,買方可以將購得的減排額用於減緩温室效應從而實現其減排的目標。4)碳税:針對二氧化碳排放所徵收的税,通過對燃煤和石油下游的汽油、航空燃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產品,按其碳含量的比例徵税來實現減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減少碳排放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目標和責任。在推動減少温室氣體排放這一場歷史性戰役上,全球各國需要共同合作。為應對氣候變化這一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全球性挑戰, 2015年全球19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巴黎協定》就應對氣候變化目標達成共識,將控制全球温升不超過2℃並努力控制在1.5℃以下。根據清華大學研究,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各國都需要加大控制和減排温室氣體力度,到2050年全球要實現二氧化碳的近零排放,甚至要實現淨零排放。對於《巴黎協定》各國有不同的態度,2016年9月3日,美國奧巴馬政府正式加入《巴黎協定》, 2020年11月4日,特朗普政府正式退出《巴黎協定》,而拜登上台後簽署17項行政令,包含重新加入《巴黎協定》。

除了《巴黎協定》,全球多國為保護地球生態還先後簽署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生效於1994年3月21日,公約由序言及26條正文組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終極目標是將大氣温室氣體濃度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在該水平上人類活動對氣候系統的危險干擾不會發生。該公約建立了一個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使其能夠履行公約義務的機制。《京都議定書》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補充條款,於2005年2月16日開始強制生效,其目標是"將大氣中的温室氣體含量穩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進而防止劇烈的氣候改變對人類造成傷害"。2001年3月,布什政府以"減少温室氣體排放將會影響美國經濟發展"和"發展中國家也應該承擔減排和限排温室氣體的義務"為藉口,宣佈拒絕批准《京都議定書》,2011年12月,加拿大也宣佈退出《京都議定書》。

1.2.  實現碳中和之路,道阻且長但行則將至

我國碳減排任務艱鉅。從改革開放開始,中國經濟逐步進入快速增長階段,而經濟增長必然伴隨着對能源的消耗,尤其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成為全球製造工廠,在全球產業鏈中處於核心樞紐地位,銜接上游資源和下游消費需求。從碳排放的節奏看,2000年起中國碳排放量顯著增加,而與此同時,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因為經濟已經實現工業化,碳排放量反倒出現小幅回落。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產業向高附加值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導向下,我國對節能減排、綠色發展的重視度明顯提升。

傳統高耗能行業和能源大省減排壓力大。從不同行業的碳排放量看,傳統高耗能行業,如電力、黑色金屬冶煉、運輸、石油加工和煉焦等行業的碳排放量高於其他行業,且2020年以來保持增長趨勢,相關行業的節能減排和技術改造需求大。從不同城市和地區的碳排放量看,中西部地區整體高於東部沿海地區,而能源大省的減排壓力巨大,如河北、河南兩省的碳排放量高出北京、上海數倍,且保持增長態勢,相關地區產業轉型升級的空間很大。

我國可再生能源佔比快速提升。隨着東中西部產業分化的形成和城鎮化率的提升,我國一線等核心城市率先實現產業升級,北京、天津、山西、山東、海南、重慶、雲南、甘肅、新疆等9省(區、市)提出了明確的碳排放達峯目標。國家已開展了三批共計87個低碳省市試點,共有82個試點省市研究提出達峯目標,其中提出在2020年和2025年前達峯的各有18個和42個。從全國範圍看,近年來我國可再生能源佔比不斷提升,尤其是2010年以來,水電、核電、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生產總量中的佔比快速提升,從不到10%提升到2020年接近20%,可見在此期間,我國清潔能源發展進入快車道。從單位GDP能耗角度看,2014年同比增速達到階段高點後一路下行,長期維持負增長,單位GDP能耗趨勢下行,體現出我國已經逐步扭轉粗放式高耗能增長方式,正在轉型為環境友好型高質量發展。

我國清潔能源發展走在世界前列,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間。從全球清潔能源發展歷史看,中國底子薄、起步晚,傳統化石能源佔比高,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顯著,中西部地區發展清潔能源的資金來源少,產業轉型的阻力大。在國家的有效引導下,我國核能、水電等清潔能源的發展快於全球整體節奏,消費量的全球佔比不斷提升,尤其是水電消費量在全球總消費量中佔較大比重,核電消費量的佔比小但佔比增速快。

1.3.  中國是碳中和的行動派和實幹家

中國的碳排放目標堅定,政策和措施明確。在2020年9月22日舉行的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習近平主席提出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代表了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大方向,是保護地球家園需要採取的最低限度行動,各國必須邁出決定性步伐。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峯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20年四季度以來,關於碳達峯、碳中和的政策和措施紛至沓來,引發全社會關注。

碳達峯、碳中和進入方案制定階段,政策醖釀期是最好的投資時點。2021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吿提出了當年要重點做好的幾方面工作,包括要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強調紮實做好碳達峯、碳中和各項工作,提出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峯行動方案。具體指出,要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大力發展新能源,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報吿還對擴大所得税優惠,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等內容作了闡述。

多位兩會代表為實現“30·60”雙碳目標建言獻策。2021年兩會期間,與碳達峯、碳中和相關的提案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之一,從多位業內人士代表的政策建議可以看出當前我國新能源行業發展空間巨大,但也面臨不少問題。儲能成為多位代表關注的問題,儲能行業有望進入高速發展期;可再生能源的消納,有望帶動更多領域的新能源利用;風光能源與鄉村振興戰略的結合很有潛力;政策頂層設計的完善和零碳示範城市建設有望加速能源革命推進和低碳生活方式的普及。

2021年是“2030年前碳排放達峯行動方案”制定年,各地方政府也紛紛發佈了碳達峯、碳中和行動計劃。我們尤為關注能源供銷大省的節能減排和清潔能源規劃,內蒙古自治區提出推進煤炭安全高效開採和清潔高效利用,加快熱高壓外送通道和智能電網建設,以及推動能源消費革命,發展氫能經濟等;河北省提出推進碳匯交易,加快發展光電、風電等清潔能源;山西省提出加快新能源汽車規模化量產,推動煤礦綠色智能開採,發展新能源儲能、能源裝備製造產業等;陝西省提出推動能化產業高端化發展,打造氫能應用示範工程,推廣新能源汽車、綠色建材、節能家電、高效照明等;四川省提出推進國家清潔能源示範省建設,發展節能環保、風光水電清潔能源等綠色產業;雲南省提出加快國家大型水電基地建設,培育氫能和儲能產業,發展“風光水儲”一體化,打造“中國鋁谷”和“世界光伏之都”。(全國31省、自治區關於碳中和的行動計劃詳見文後附錄)


2

資本市場助力,多方位補足碳中和資金缺口


我國資本市場多角度、全方位助力雙碳目標實現。不僅政府政策大力推動碳中和目標實現,我國資本市場亦有作為。從金融角度,央行和各級金融機構扮演資金合理引導的角色,推動綠色金融發展,加強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探索以碳普惠等自願減排產品為切入點推動達成碳中和。目前我國在綠色金融標準體系、綠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綠色金融產品創新體系、綠色激勵約束機制等方面的工作已取得明顯進展。但根據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測算,與2030年實現碳達峯每年的資金需求3.1萬億-3.6萬億元相比,當前每年的資金缺口超過2.5萬億元,這部分資金缺口需要資本市場多方位的進一步助力。

2.1.  資本市場引導資金配置,新能源領域直接融資提速

新興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資本的助力,資本市場制度的完善,投融資效率的提升,將有效推動能源產業的健康發展,新能源產業的擴張、傳統高耗能行業的整合都離不開一個高效的資本市場,這也是資本市場助力國家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意義所在。

2.1.1.  全面註冊制:新興產業優秀公司加速成長

直接融資在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愈發顯著。註冊制有效提升了我國資本市場的投融資效率,新股發行常態化下,越來越多硬科技企業通過直接融資的方式融得資金,加速技術研發和市場拓展。趨嚴的信息披露和退市規則下,資本市場的定價有效性提升,疏通和加快了註冊制下質差公司的退出流程,也對投資者投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開閘以來,共計上市282家公司,當前總市值為7.86萬億元(截止2021年5月28日)。從行業分佈看,科創板公司的科創特徵明顯,計算機應用、醫療器械、專用設備、半導體、化學制品均有20家以上公司,電源設備和環保工程及服務共計20家公司;從行業總市值看,半導體、計算機應用、醫療器械、生物製品等行業市值規模較大,同時公司家數也居多。

清潔能源和環保類公司上市節奏加快。科創板重點支持的六大行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藥。與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相關的公司也在註冊制浪潮下加速上市節奏,目前已有15家相關行業公司完成發行上市,另有17家公司處於流程推進之中,其中不乏長遠鋰科、精進電動、電氣風電等市場關注度高的行業頭部公司。註冊制改革當前處於穩妥推進階段,創業板全面註冊制發行條件已經成熟,目前創業板已受理未發行的公司中有24家與清潔能源或節能環保相關。預計在碳中和計劃擺上日程,相關配套政策有望陸續出台的背景下,資本市場也將從直接融資角度助力更多相關企業上市。

2.1.2.  再融資新規:新能源產業產能擴張明顯提速

2020年2月14日,證監會正式發佈優化主板、創業板再融資系列配套政策(再融資新規)。比較重要的亮點包括把發行對象數量增加至35名,增發股份佔總股本比例從20%提升至30%,發行定價折扣從9折下調為8折,戰略投資者鎖定期由36個月縮短至18個月,詢價投資者鎖定期由12個月縮短至6個月,批文有效期從6個月延長至12個月。整體而言,再融資新規更加靈活寬泛,有利於活躍再融資市場,充分發揮資本市場融資功能。2020年3月20日,證監會對新規做了補充説明,對再融資過程中的戰略投資者給出明確定義。指出戰略投資者應能夠給上市公司帶來國際國內領先的核心技術資源,顯著增強上市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帶動上市公司的產業技術升級,顯著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能夠給上市公司帶來國際國內領先的市場、渠道、品牌等戰略性資源,大幅促進上市公司市場拓展,推動實現上市公司銷售業績大幅提升;上市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還需要遵循相應決策程序。

再融資政策的調整明顯活躍了再融資市場。2020年全年再融資市場發行規模明顯回升,合計有390家公司發佈增發預案,募集金額超過9100億元,相較2019年的發行家數和募資金額均有顯著提升。2020年的發行情況相較2016年高點仍有較大空間,預計再融資市場將穩步增長,與IPO發行形成有效互補,共同發揮為優質企業提供融資的功能,同時再融資市場也將更加理性化、專業化,對投資參與者投資鑑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在新能源產業大發展的歷史浪潮下,行業龍頭公司的資金需求龐大,需要便捷的資本市場融資渠道。全球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於2018年登陸創業板,截止2021年1月8日股價高點,期間漲幅超十五倍。從融資角度看,寧德時代IPO融資140.6億元,2020年增發融資242.24億元,合計融資382.84億元,而通過梳理寧德時代上市以來的投產計劃發現,公司投產計劃總規模近1500億元,通過資本市場的融資佔比仍較小。

作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單晶硅光伏產品製造商,隆基股份股價從2012年上市至2021年2月18日高點漲幅近六十倍。從融資角度看,隆基股份IPO融資17.74億元,通過增發、配股、發行可轉債等方式融資194.91億元,合計融資212.65億元,而公司上市以來的投產規劃規模超千億元,通過二級市場融資的佔比仍低(隆基股份投產計劃詳見文後附錄,其中紅色部分為二級市場融資項目)。

產業發展需要優秀企業引領,而資本市場將是融資主戰場。綜合看寧德時代和隆基股份兩家龍頭公司近年來的投產規劃,2019年來的投產規劃明顯加速。這也反映出鋰電和光伏產業迎來新一輪景氣向上大週期,於此相對應的是龍頭企業加速投資佔得產業發展先機,加碼前瞻技術研發,保持核心技術領先性的同時繼續擴大全球市場份額。中國製造的實力已經充分彰顯,中國創造的實力開始走向世界,在能源革命大時代中,寧德時代和隆基股份只是兩家較有代表性的企業,要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我們還需要幾十、幾百、上千家優秀企業,而資本市場將成為其融資的主戰場。“融資-產業發展-市值增長-融資-產業發展”的鏈條將在我國未來產業發展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2.1.3.  海外新能源巨頭紛紛擴產,國內龍頭企業亟需資本助力

2020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增速高於中國。2020年,全球新能源車銷量約319萬輛,同比增長44%,動力電池裝機量約136.3GWH,同比增長18%,而同期中國新能源車銷量約128.3萬輛,同比增長9%,動力電池裝機量62.85GWH,僅小幅提升1%。歐洲新能源車銷量的快速增長強力推動了國際動力電池供應商的產能擴張,LG化學、松下、三星SDI、SKI、Northvolt等國際巨頭競爭力提升,其中LG化學、SKI裝機量排名相較2019年有顯著提升,動力電池新星Northvolt作為歐洲的“寧德時代”也在加速擴張,公司自2017年8月以來投產規劃達471.88億元。

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第二的LG化學市場份額快速提升,與寧德時代的裝機量差距收窄。LG化學將其電池業務(動力電池、儲能系統、消費電子小型電池等)獨立運作,於2020年12月1日成立LG新能源,LG化學持股70%-80%,並啟動LG新能源的IPO程序,計劃募資約1185億元人民幣用以擴產和技術研發。按照公司規劃,2023年LG新能源產能將擴大至260GWH,原料供應上與SQM簽署了電池級碳酸鋰和氫氧化鋰供貨協議,從2021年至2029年合計採購5.5萬噸。在2020年全球前十的動力電池供應商中,中國企業佔有六席,合計份額為41.1%,但日韓企業的實力不容小覷,韓國三家企業佔有率已達31.7%。

動力電池產能是關鍵環節和核心競爭力,在企業產能擴張的過程中亟需資本助力。在新能源車滲透率快速提升的趨勢下,全球動力電池廠商加速跑馬圈地,並進行上下游產業鏈整合,鎖定上游資源供應的同時降低採購成本。特斯拉引領全球新能源車消費浪潮,國內造車新勢力(蔚來、小鵬、理想、威馬、哪吒、零跑等)逐步被消費者所認可,但是當前新能源車的品牌數量和車型數量還不能滿足消費者的差異化需求,歐美傳統車企的後來居上將產生大量電池需求,跨界造車的互聯網巨頭也是市場潛在進入者。

2.2.  綠色債券、綠色信託、碳中和主題基金髮行落地

除IPO、再融資之外,資本市場對於碳中和的助力也全方位體現在綠色債券、綠色信託以及低碳主題公募基金髮行上。

從綠色債券的發行規模上來看,2020年發行減緩主要受到疫情衝擊,預計2021年發行規模將超過2019年。2016-2020年我國每年發行的綠色債券規模均在2000億元以上,其中2019年發行規模達到2956.42億元,當年同比增長33.86%,而2020年發行規模為2201.61億元,同比反而下滑25.53%,主要受到疫情因素的衝擊,部分項目未開工所致。具體拆分到月份數據來看,2020年下半年綠色債券的發行額度基本回歸正常單月150-200億左右,2021年開年來綠色債券的發行額單月同比均維持增長25%左右,隨着碳中和政策的逐步加碼,預計2021年的綠色債券發行額度將超越2019年創出歷史新高。

綠色信託同樣也是資本市場對於碳中和支持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規模正不斷擴容。綠色信託是指信託公司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等活動,通過綠色信託貸款、綠色股權投資、綠色資產證券化、綠色產業基金、綠色(慈善)信託等方式提供的信託產品及受託服務。從中國信託行業協會社會責任報吿所提供的數據來看,2013-2019年綠色信託規模由468.83億元上升至3354.6億元,其中2019年規模由1326.23億元上升至3354.6億元,同比增幅為152.94%,而從項目數量的角度來看,綠色信託存續項目數量由2013年的246個增長至2019年末的832個,其中2019年同比增長101.45%,數據上的高增長體現出了綠色信託行業的迅猛發展。

從碳中和主題的相關基金髮行來看,2015年是環保類基金成立的第一個高峯,2020年低碳主題基金再度獲得市場認可。本報吿對於當前市場上包含有低碳、環保等表述的基金進行梳理,從近年來的該類型基金的發行規模來看,2014-2015年是環保類主題基金成立的第一個高峯,低碳主題基金髮行份額達到255億份,隨後隨着A股市場行情的調整,基金市場熱度下滑,低碳主題類基金髮行額度同步出現下滑,直至2020年重新攀升至118.28億份,隨着後續碳中和行情的持續演繹,預計低碳主題類的基金髮行額度也將得到進一步放大。


3

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實現碳中和的根本舉措


碳中和將推動能源革命進入大時代。與碳中和直接相關的光伏、新能源電池、風電、燃料電池、儲能等行業將迎來巨大發展機遇,而已有較大體量的水電,年裝機量穩定增長的核電等清潔能源領域也將受益友好的政策環境。同時,也只有清潔能源得到迅速發展,才是我國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根本舉措。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美麗中國百人論壇2020年會”上表示,碳中和目標對我國是挑戰更是機遇,將帶來新產業、新增長點、新投資,實現經濟、能源、環境、氣候共贏。為此,在“十四五”期間必須高度重視調整產業結構,同時加強技術進步來節能提效。

3.1.  光伏:平價時代到來,裝機量進入爆發期

2020年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峯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宣佈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首次明確風電、太陽能“碳達峯”貢獻度: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用2030 年裝機1200GW倒推,目前裝機量已經達到440GW,因此未來10年年均風電光伏裝機約75GW。我們認為1200GW應是底線目標最終實際裝機大概率能夠超過底線目標。根據IEARenewables 2020的預測,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在新增發電裝機中佔比將達到95%,而光伏在所有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中佔比將達到60%。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樂觀預測,十四五期間我國光伏年均新增裝機規模是90GW。

3.2.  鋰電:進入TWh時代,自下而上驅動產業新週期

鋰電池出貨量將進入TWh時代。2020高工鋰電&電動車年會上,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羣博士表示,全球綠色復甦正在帶來一輪巨大的產業機遇,一是新能源汽車已經迎來市場井噴,二是可再生能源發電撬動儲能高速增長,三是智能電動化應用正在多領域滲透,預計未來五年鋰電池出貨量將進入TWh時代。

2020年成為新一輪新能源汽車產業景氣週期的元年,需求、供給、政策,三方合力共振。1)需求端,消費者認知經過多年培養開始成熟。首輛車選購新能源車不再有心理障礙,與燃油車平價且使用成本更低的新能源車成為部分消費者首選,上一輪由政策自上而下推動的供給低質放量,並不被消費者認可,此輪行情是由消費者自下而上推動的更健康的行業景氣週期。2)供給端,供給質量大幅改善。造車新勢力深諳國內消費者消費偏好,一改傳統新能源車小型低品質的印象,蔚來、小鵬、威馬等車企紛紛以中高端SUV入局,獲取穩定現金流後迅速推出轎車車型,與特斯拉model3直面競爭,內飾質感的提升只是表象,先進車機系統和智能駕駛的應用明顯改善了消費者對新能車僅僅是動力系統升級的印象,逐步讓消費者對新時代智能化汽車有所認知,造車新勢力也紛紛學習特斯拉弱化硬件,佈局服務收費的新商業模式,長城、長安、吉利、北汽等傳統車企在電氣化、智能化領域的篤定佈局也讓消費者和投資者無限遐想,行業估值體系重構。3)政策端,有效引導供需兩端。一線城市限購政策是新能源車加速滲透的有力推手,大城市羣戰略下,核心一線城市人口增長趨勢不變,更體現為人口質量的提升,持續人口流入對綠牌車的需求強勁;補貼政策愈發科學有效,推動行業健康發展,補貼方式從粗放式轉變為精細式,推動新能源車電池技術升級和換電模式發展。

3.3.  風電:產業發展方興未艾

在碳中和戰略背景下,風電同光伏一樣也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期。風電在我國的產業化發展早於光伏,且我國風電資源豐富,近年來我國風電裝機量明顯提升,2020年新增風電裝機7167萬千瓦,內蒙古、新疆、河北、山東、山西、甘肅、寧夏、江蘇、河南等地是我國風電裝機容量最大的省份,2020年1到12月的裝機量均超過1000萬千瓦。國務院辦公廳頒佈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中提出2020年風電實現與煤電平價上網的目標要求,有利推動了我國風電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市場化定價和平價上網推動風電行業向更高層次發展。2019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關於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對陸上風電和海上風電上網電價做了完善。陸上風電領域,新核准的集中式陸上風電項目上網電價全部通過競爭方式確定,不得高於項目所在資源區指導價;分佈式市場化交易的分散式風電上網電價由發電企業與電力用户直接協商形成,不享受國家補貼;2018年底之前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2020年底前仍未完成併網的,國家不再補貼;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底前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2021年底前仍未完成併網的,國家不再補貼;自2021年1月1日開始,新核准的陸上風電項目全面實現平價上網,國家不再補貼。海上風電方面,將海上風電標杆上網電價改為指導價,新核准海上風電項目全部通過競爭方式確定上網電價;對2018年底前已核准的海上風電項目,如在2021年底前全部機組完成併網的,執行核准時的上網電價;2022年及以後全部機組完成併網的,執行併網年份的指導價。

2020年風電發電裝機容量和基建新增發電裝機容量快速增長。從發電裝機容量看,水電、火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合計同比增長9.5%,而風電同比增速高達34.6%,裝機量從20915萬千瓦增長到28153萬千瓦;從基建新增發電裝機容量看,風電的增速更為顯著,五大發電方式共計同比增長81.8%,而風電增速為178.7%,從2572萬千瓦增長到7167萬千瓦。

風電的投資建設節奏明顯快於其他發電方式。從電源工程投資完成情況看,水電、火電、核電、風電四類發電方式共計5244億元,同比增速29.2%,其中風電同比增速達到70.6%,火電、核電同比下滑。

3.4.  儲能:政策持續加碼,行業風口已現

儲能行業將迎來一場國際競賽。美國能源部提出一項名為能源存儲大挑戰(ESGC)的綜合計劃,旨在加快下一代能源存儲技術的開發利用和商業推廣,通過美國創新、美國創造、世界部署的戰略目標,保持美國在能源存儲領域的全球領導地位。2020年1月27日特斯拉發佈2020年Q4季度及全年業績,在市場關注新發布的豪華轎車新款model s時,我們也發現在儲能領域,特斯拉取得了大幅增長。特斯拉2020全年營收中新能源汽車銷售業務261.84億美元,佔比83.0%,能源光伏發電及儲能業務總營收19.94億美元,佔比6.32%,其中電池儲能總裝機量超過3GWh,同比大增83%。

碳中和背景下儲能發展有其緊迫性。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進入快車道,與此向對應的棄風棄電現象也很顯著,部分地區新能源消納困難,能源的存儲和跨境輸送問題非常嚴峻。近年來,我國棄風棄電現象有所好轉,全國整體風電棄風率已經從2014年的8.5%降到了2019年的4%,但從結構看,新疆、甘肅、內蒙古等地棄風率仍然比較高。我國也存在電力系統調節能力不靈活的問題,這也需要通過儲能的方式加以緩解。

自上而下的政策驅動有望持續加碼。2020年1月18日,青海省發改委、科技廳、工信廳、能源局聯合下發《關於印發支持儲能產業發展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對"新能源+儲能” 、"水電+新能源+儲能”項目中自發自儲設施所發售的省內電網電量,給予每千瓦時0.10元運營補貼,如果經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認定使用本省產儲能電池60%以上的項目,在上述補貼基礎上,再增加每千瓦時0.05元補貼。2020年1月25日,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印發《內蒙古自治區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實施方案》,其中提出能源局會同工信廳督促各市場主體,通過配套儲能設施、可調節負荷、自備機組參與調峯、火電靈活性改造等措施,提升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能力。儲能項目等在接受電網統一調度運行管理下所發電量、風電供暖項目所用電量,全部認定為消納可再生能源電量。

3.5.  燃料電池:核心技術取得產業化突破

政策層面明確燃料電池發展重點。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提出,力爭經過15年的持續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質量品牌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應用,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穩步推進,有效促進節能減排水平和社會運行效率的提升。

燃料電池方面重點強調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提高氫燃料制儲運經濟性。因地制宜開展工業副產氫及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應用,加快推進先進適用儲氫材料產業化。開展高壓氣態、深冷氣態、低温液態及固態等多種形式儲運技術示範應用,探索建設氫燃料運輸管道,逐步降低氫燃料儲運成本。健全氫燃料制儲運、加註等標準體系。加強氫燃料安全研究,強化全鏈條安全監管。推進加氫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完善加氫基礎設施的管理規範。引導企業根據氫燃料供給、消費需求等合理佈局加氫基礎設施,提升安全運行水平。支持利用現有場地和設施,開展油、氣、氫、電綜合供給服務。

我國燃料電池領域經過多年發展,在部分核心技術領域已經取得了突破。燃料電池功率密度、冷啟動温度、壽命、最高效率等指標都有大幅改善,石墨板電堆壽命從2015年的3000h增長到2020年的12000h,增長3倍,功率密度增長47%,金屬板電堆的壽命增長了67%,功率增長了50%。國產燃料電池產業鏈已經基本建立,系統集成能力大幅增強,參考過去十年鋰電池成本的下降趨勢,預計未來十年燃料電池成本下降80%以上。隨着行業從技術研發向產業化的轉化,燃料電池行業開始產生各個細分領域的頭部企業。

3.6.  水電:開啟新一輪投產週期

預計“十四五“期間可投產水電5000萬千瓦以上,主要集中在三峽集團和雅礱江水電。2005-2015年水電裝機高增,2015-2019年增速放緩。2005-2015的十年間,溪洛渡、向家壩、雅礱江下游等眾多大型水電站相繼投產發電,2005-2015年水電裝機增長1億千瓦,年均複合增速為10.6%。2015年後裝機增速有所放緩,2015-2019年全國共投產水電裝機3700萬千瓦,截止2019年底,我國水電裝機為3.56億千瓦。預計“十四五“期間可投產5000萬千瓦以上,主要集中於十三大水電基地。我國大、中型優質水電資源主要集中在國家劃定的十三大水電基地範圍內,截止2019年底,十三大水電基地已投產裝機超過1.7億千瓦,佔全國水電裝機的50%以上,預計”十四五“期間可投產約3500萬千瓦,疊加其他水電項目,預計”十四五”全國可投產水電裝機5000萬千瓦以上。


4

高耗能行業嚴控新產能,減少碳排放是必經之路


碳中和對傳統週期行業的影響類似一輪供給側改革。“30·60”目標和能耗總量、強度“雙控”政策下多地紛紛出台節能減排和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高耗能產業的新上項目審批,過剩產能化解,能耗總量控制,節能技術應用,高耗能企業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等政策逐步落地。鋼鐵、電力、電解鋁、煤炭開採等高耗能行業供給端的產能增量受限,行業整合有望加速,優質產能加速向龍頭企業集中,龍頭企業對產品價格的掌控能力提升。經歷2020年宏觀經濟波動,傳統行業整體庫存水平低位,在下游需求復甦力度不斷增強的情況下,上游原材料需求的價格彈性增強,由於短時間內部分行業新增產能限制,原材料價格上漲的週期被拉長,構成漲價驅動下的高耗能行業龍頭公司投資機會。

4.1.  高耗能行業嚴控新增產能

實現2030年碳達峯目標需要嚴格限制高耗能行業新增產能。2016年以來不斷加碼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化解了高耗能行業過剩產能,限制了產能無序擴張,優化了行業格局。2018年以來部分高耗能行業出現產能反彈,尤其是部分能耗大省出現能耗指標不達標的現象。我國焦炭、電解鋁、粗鋼、鋼材產能在2016年達到產能高點,隨後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產能持續回落,而2018-2019兩年產能明顯反彈,尤其是粗鋼產能已接近2016年高點,電解鋁產能連創新高。

實施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對實現碳達峯及碳中和具有重要意義,耗能大省的管控措施有望持續加碼。我們以內蒙古自治區為例看當前高耗能行業碳減排的嚴峻形勢。“十三五”時期,內蒙古自治區能耗總量、單位GDP能耗強度均未完成控制目標。從單位GDP能耗看,內蒙古自治區單位能耗2017年以來快速升高,2019年高位回落但仍處高位,節能減排的任務艱鉅,單位電耗指標有一定前瞻性,也出現明顯提升。中央對“十四五”時期雙控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耗能大省的管控措施有望持續加碼。內蒙古自治區已經出台對電解鋁、鐵合金、電石、水泥、鋼鐵等8個行業的差別電價措施,從2021年2月10日起,限制類加徵0.1元/度,淘汰類加徵0.3元/度。同時,要求擁有自備電廠的廠家按自發自用電量繳納0.01元/千瓦時的政策性交叉補貼。2021年二季度起,自治區工信部門根據政策,甄別當年列入落後產能的淘汰、限制類企業(設備)名單,電網根據名單收取加價電費。

經濟復甦節奏加快,工業產能利用率快速提升,各地減排壓力加大。內蒙古限電政策並非個例,浙江省也出現推動能耗雙控和減煤過程中局部限電的情況。按照浙江省出台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方案,到2020年,浙江煤炭消費總量要比2015年下降5%以上、控制在1.31億噸以內;在各市平衡基礎上,累計騰出用能空間600萬噸標準煤以上。在各地紛紛出台2021年碳中和相關計劃措施的同時,全球經濟復甦節奏加快,疫苗接種率的上升也提高了市場對未來經濟需求的預期,新一輪補庫存行情已經拉開序幕,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的產能利用率已經超過疫情之前,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工業、通用設備製造業的產能利用率也達到疫情前水平。一方面經濟復甦加大能源消耗量,另一方面碳中和目標下節能減排形勢嚴峻,這將考驗政策制定的靈活性,同時也將產生結構性投資機會。

4.2.  鋼鐵:碳中和下低碳冶金的確定性機會

鋼鐵行業節能減排空間巨大。鋼鐵行業作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業,在製造業31個門類中碳排放量最大,在碳達峯、碳中和的明確規劃下,鋼鐵行業是高耗能行業中節能減排的重點。2020年我國粗鋼產量達10.53億噸,同比增長5.2%,而全球粗鋼產量為18.64億噸,同比下降0.9%,我國佔比達56.5%。從月度數據看,我國粗鋼產量及全球佔比均呈趨勢抬升態勢,從鋼鐵行業單位能耗看,2020年同比下降1.18%,相較產量增速,我國鋼鐵行業碳排放總量仍在增長。

十四五期間我國電爐法佔比有望翻倍。粗鋼是鋼鐵行業的核心生產環節,目前粗鋼生產工藝主要有三種,高爐-轉爐法、直接還原鐵-電弧爐法和利用廢鋼的電弧爐冶煉法。不同技術工藝的能源消耗結構不同,高爐-轉爐法工藝消耗大量煤炭資源,而後兩種技術路線的煤炭消耗量遠小於高爐-轉爐法,其中基於廢鋼的電弧爐工藝主要消耗電力能源。根據國際鋼鐵協會數據,我國電爐法佔粗鋼生產的比重明顯低於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我國電爐法鍊鋼產量為1.03億噸,佔比為10.4%,而世界平均水平為28%,更顯著低於美國70%、伊朗90%的佔比。2019年,工信部印發《關於引導電弧爐短流程鍊鋼發展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其中提到“十四五”發展期間,全國鋼鐵工業廢鋼比要達到30%,電爐鋼比例要提升至20%。

自上而下推動行業壓產減碳,行業集中度有望繼續提升。2021年1月26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黃利斌表示,鋼鐵壓減產量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我國碳達峯、碳中和目標任務的重要舉措。工業和信息化部與發展改革委等相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新的產能置換辦法和項目備案的指導意見。逐步建立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總量為依據的存量約束機制,確保2021年全面實現鋼鐵產量同比的下降。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要從四個方面促進鋼鐵產量的壓減:1)嚴禁新增鋼鐵產能。對確有必要建設的鋼鐵冶煉項目需要嚴格執行產能置換的政策,對違法違規新增的冶煉產能行為將加大查處力度,強化負面預警。2)完善相關的政策措施。根據產業發展的新情況,工信部和發展改革委等相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新的產能置換辦法和項目備案的指導意見,將進一步指導鞏固鋼鐵去產能的工作成效。3)推進鋼鐵行業的兼併重組,推動提高行業集中度。4)堅決壓縮鋼鐵產量。逐步建立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總量為依據的存量約束機制,研究制定相關工作方案,確保2021年全面實現鋼鐵產量同比下降。

電爐鍊鋼佔比提升,將帶動廢鋼、石墨電極需求量大增。在市場密切關注鋼鐵價格的同時,廢鋼價格已經悄然大幅上漲,2020年3月以來國內廢鋼價格漲幅逾800元,從2500元/噸漲至3300元/噸,全國大部分地區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態。廢鋼的漲價一方面源於鐵礦石價格大漲增加鋼廠原材料成本,出現電爐鍊鋼利潤反超高爐鍊鋼的現象,鋼廠廢鋼需求量大幅增加,但國內廢鋼供應增量緩慢,海外進口量極少,造成廢鋼供不應求價格大漲,另一方面從長期角度看,高爐鍊鋼噸鋼碳排放量是電爐鍊鋼的兩倍多,在碳中和政策趨嚴下,電爐鋼佔比有望持續提升,帶動廢鋼需求。按照上述邏輯,我國亟需完善廢鋼的循環利用體系,同時適度增加廢鋼進口量。

廢鋼進口政策破冰,進口量有望大增。2020年12月31日,生態環境部、發展改革委、海關總署、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聯合發佈《關於規範再生鋼鐵原料進口管理有關事項的公吿》,根據2020年12月14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發佈的《再生鋼鐵原料》(GB/T 39733-2020)國家標準,自2021年1月1日起,合標再生鋼鐵原料不屬於固體廢物,可自由進口。這對推動國外鐵素資源進口、增加鋼鐵企業有效選項,充分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電爐鋼佔比的提升也將直接帶動石墨電極的需求量,當前石墨電極處於漲價初期。2021年以來多家石墨電極企業宣佈漲價,但相較2017年的大幅上漲行情,目前各主要廠家漲價並不明顯。國內石墨電極市場佔有率第一的方大炭素多個品種同步小幅提價,普遍提價金額在1000元,普通功率石墨電極(500mm)提價1500元。電爐鋼對石墨電極的需求提升,帶動石墨電極漲價,但我們同時也要看到,石墨電極上游的原油、瀝青、針狀焦等材料也有漲價情況,作為中游環節的石墨電極能否實現利潤彈性的放大,還需要看上下游價格形勢。全年來看,綜合考慮供給、需求和庫存情況預計鋼鐵價格仍有上漲空間,且有望持續高價位運行,利好石墨電極企業利潤提升。除此之外,我們也應考慮石墨電極當前產能情況,因為在過往幾年,石墨電極產能大幅提升,在碳中和等環保政策下,部分中小企業將退出,行業格局有望優化。

4.3.  電解鋁:低碳生產和新需求帶來新機遇

碳中和將給傳統週期行業格局構成深刻影響。鋁行業生產流程包括礦石開採、氧化鋁生產、電解鋁生產、鋁材加工等環節,電解鋁環節的能源消耗佔整個流程能源消耗的76%,使用火電生產1噸電解鋁約排放二氧化碳11.2噸。2019年,我國火電產電解鋁碳排放量約3.5億噸,佔我國當年碳排放總量的3.6%,而目前我國電解鋁生產中火電能源供應占比86%,行業減排壓力大,能源供應的清潔化轉型是發展重點。扶持再生鋁產業發展,完善廢鋁回收相關制度也是推動行業減碳和循環發展的可行路徑。

提高清潔能源使用佔比,推動產業向清潔能源地區集中。鋁具備質量輕、強度大、可無限循環利用等特徵,是汽車輕量化過程中使用的主要替代材料,鋁的生產過程減排越來越被關注。2021年2月4日,阿聯酋環球鋁業公司宣佈向寶馬集團供應由太陽能生產的鋁,而通過使用該公司的太陽能鋁,將為寶馬集團每年減少22.2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全球控制温室氣體排放,紛紛加強碳減排力度的背景下,鋁生產過程的清潔化尤為重要,我國具備水電產能優勢的鋁企競爭能力有望提升,在國家設置電解鋁產能總量目標的情況下水電鋁的產能成為稀缺資源。

水電鋁可有效消納西南地區棄水電量,實現能源循環利用。國家發改委為優化電解鋁行業產業佈局,推動電解鋁產能有序向水電資源豐富的西南地區轉移,實現綠色發展,支持雲南省做優做強水電鋁材一體化產業鏈,印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同意雲南省開展運用價格槓桿促進棄水電量消納試點的批覆》。雲南省為有效消納水電棄水電量,將水電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全力打好世界一流的綠色能源牌,推進水電鋁材一體化發展,雲南省發改委等部門先後出台了《關於印發實施優價滿發推動水電鋁加工一體化發展專項用電方案的通知》、《雲南省運用價格槓桿促進棄水電量消納試點實施方案》。

從鋁的需求分佈看,新能源車和光伏將是重要增長點。建築用鋁佔比達34%,結構上從鋁合金門窗,到裝配式建築,全鋁定製傢俱(鋁櫥櫃等),建築幕牆;交通用鋁佔比16%,輕量化更為迫切的新能源車放量將極大拉動鋁消費增長;電力用鋁佔比約14%,包括電力、電纜等,光伏行業用鋁相當可觀,我們測算2020年電力用鋁約496萬噸,其中光伏80萬噸,較2019年分別增長57/42萬噸。在原鋁進口量激增的情況下,預測2020年原鋁進口可能達到罕見的百萬噸量級。

汽車行業輕量化趨勢下,單車用鋁量不斷提升,新能源車銷量大增將明顯帶動鋁的需求。按照國際鋁協發佈的《中國汽車工業用鋁量評估報吿(2016—2030)》的測算,中國汽車行業的用鋁量將從2018年的380萬噸增加到2030年的910萬噸,年複合增長率為8.9%。2021年新能源車銷量仍將保持增長態勢,全球銷量有望從2020年的324萬輛增長到450萬輛以上,對應動力電池出口量有望從2020年的193GWH增長到2021年的287GWH。國內看,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36.7萬輛,同比增長10.9%。中汽協預計,2021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將保持高增長趨勢,銷量同比增長40%達到180萬輛。按照當前新能源車單車用鋁量約0.25噸/車計算,2021年新能源汽車對應的鋁消耗量為45萬噸,佔2021年電解鋁預期產能4000萬噸的1.13%。展望2025年,按照新能源車滲透率達到20%計算,國內新能源車銷量有望達到約550萬輛,對應鋁需求量137.5萬噸,按照電解鋁4400萬噸的產能天花板計算,佔比達到3.13%(未考慮單車用鋁量的提升)。

2035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有望超過50%。按照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修訂編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預測,2025年、2030年、2035年我國汽車產銷年規模分別為3200萬輛、3800萬輛、4000萬輛,新能源汽車佔汽車總銷量的比例則分別為20%、40%、50%以上,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預計將佔新能源汽車的95%以上。這意味着2030年、2035年新能源車銷量有望達到1520萬輛、2000萬輛,對應的鋁需求量為380萬噸、500萬噸,佔比達到8.64%、11.36%。

光伏平價上網加速行業裝機量爆發式增長。截至2019年,中國光伏的新增裝機量、累計裝機量、多晶硅產量、組件產量已分別連續7年、5年、9年和13年位居全球第一,以上紀錄2021年將會繼續保持。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樂觀預測,十四五期間我國光伏年均新增裝機規模90GW,未來五年新增總裝機量在350GW到450GW之間,超過當前裝機量總和。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統計,2010年至2019年,全球光伏發電、光熱發電、陸上風電、海上風電的平準化度電成本分別下降了82%、47%、39%和29%,未來發電成本仍將繼續下降。

國內光伏行業進入大規模裝機落地階段,光伏用鋁增長值得期待。光伏裝機量的提升直接帶來光伏用鋁合金邊框、支架等型材和鋁電纜需求大增。根據市場研究公司Global Market Insights的研究,到2026年太陽能光伏支架系統市場規模將從目前的超過99億美元增長到160億美元以上,增長62%。按1GW裝機約2萬噸鋁材需求測算,預計整個十四五期間,光伏裝機帶來的鋁需求增量有望達到900萬噸,年均新增鋁需求量為180萬噸,佔當年電解鋁產能的4.09%。

4.4.  節能減排:碳排放的源頭治理

碳中和將成為未來數年環保政策的主要方向,垃圾焚燒新能源和再生油將會受益。1)對於環保行業來説,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有利於推動污染源頭治理,有利於減少對化石能源進口的過度依賴。2)環保為節能減排的重要手段,也將在全國碳達峯和碳中和工作中做出重要貢獻。未來預計垃圾焚燒作為生物質能利用作為重要的手段,將會在財政部電價補貼之外獲得新的資金來源,同時廢油脂回收生產的再生柴油也有望大幅增加在國內的應用場景。

交通行業是我國碳排放的主要行業之一,對於航空、公路運輸等交通部門,生物燃料、氫燃料等相關能源的使用可以降低這些部門的碳排放。我們認為,在碳中和目標的實現過程中,中國生物柴油和生物航油需求將逐漸出現,帶動中國生物質再生油市場開放。生活垃圾焚燒為生物質能源的重要部分,將在碳減排中發揮自身的作用。生活垃圾發電對標煤節約的二氧化碳量,減去垃圾焚燒本身產生的二氧化碳之後,仍然有顯著的碳減排量。

生物質發電補貼有望增加。生物質發電建設規模持續增加,項目建設運行保持較高水平,技術及裝備製造水平持續提升,助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對各地加快處理農林廢棄物和生活垃圾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於2020年9月16日聯合印發了《完善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運行的實施方案》,其中提出推動完善生物質發電項目補貼機制,落實生物質發電支持政策。


5

低碳生活方式變革,來自需求端的力量


碳中和將深刻改變企業行為和居民生活方式。實現碳中和並不只是國家層面或部分高耗能行業的任務,碳中和需要政府、企業、居民達成共識,形成合力,角色不同但目標一致。從居民角度,自下而上的消費需求和生活習慣轉變也推動着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如智能家居、新型消費電子、裝配式建築滲透率的提升,垃圾分類、可降解材料等生活節能的普及。

5.1.  綠色建築:傳統建築行業裏的高成長賽道

綠色建築是建築行業轉型的大方向,是碳中和投資邏輯下值得重點關注的賽道。從定義上來看,綠色建築指的是在全壽命週期內,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高效的使用空間,最大限度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建築。碳中和背景之下,綠色建築的市場空間將十分廣闊。根據2020年7月24日住建部等七部門發佈《關於印發綠色建築創建行動方案的通知》明確綠色建築創建目標:到2022年,當年城鎮新建建築中綠色建築面積佔比達到70%,以2020年新開工面積51.2億平方米做大致測算,綠色建築面積至少約可以達到20-30億平方米。

各地政策加持下綠色建築將在未來五年內實現迅速的發展。針對住建部印發的綠色建築創建行動方案,各省結合自身條件均提出了具體的目標,使得目標得到進一步細化和落地,其中山東省明確提出“2020年全年新增綠色建築8000 萬平方米,新開工鋼結構裝配式住宅100 萬平方米”,四川省提出“啟動裝配式建築發展質量提升五年行動,2020年全年新開工裝配式建築5400 萬平方米”。

裝配式鋼結構契合環保理念。1) 裝配式建築有模塊化、定製化、高效化、綠色化特徵,鋼結構自2019年起政策支持優先級已越過預製PC結構,將迎黃金十年;2)裝配式鋼結構相對傳統鋼混結構及預製PC結構,具有環保(鋼結構可循環利用而混凝土最終仍是建築垃圾)/自重輕(僅為混凝土的50-60%)/抗震抗裂抗變形/工期更快(提高30-50%)/人工更少等諸多優勢;3)裝配式鋼結構應用場景更廣,如新基建領域的華為5G實驗室/蘋果數據中心/特斯拉廠房,老基建領域的交通樞紐、民生工程如醫院學校等,需求爆發將推動鋼結構滲透率將從7%到30%提升。

5.2.  消費電子:引領便捷生活方式

蘋果引領的消費電子創新,不斷創造新的盈利模式,投資機會也隨之爆發。iPhone12率先取消配送充電頭,直接帶來國內第三方充電頭公司的銷量暴增,其中高功率快充頭快速贏得消費者青睞。在天貓商城搜索充電頭並按銷量排序,銷量前十均為20W和更高功率的快充產品,前十產品月銷售均在2.6萬筆以上。Romoss、能適、綠聯、安克、品勝等品牌排名靠前。蘋果取消充電頭配送,反倒激活了大量第三方充電頭企業銷量,但這並非蘋果的真實用意,我們都記得2019年消費電子領域最大的投資機會-TWS耳機,短時間內迅速興起的TWS耳機讓無數消費者和投資人驚歎蘋果的創新能力和對新盈利模式的開拓,充電頭領域的創新也在醖釀一輪新的消費電子革命。

快充和無線充電有望引領充電方式變革。消費電子創新的本質是給消費者更便捷的生活方式,激發和引領消費者需求。從此前曝出的Iphone13 PRO渲染圖可以看出,蘋果悄悄取消了充電接口,這讓我們回想起Iphone7取消耳機插口時的場景。在蘋果取消配送充電頭之後,國內手機巨頭紛紛效仿,小米隨機在小米10發佈會上發佈了自己的爆款新品-氮化鎵快充,並在其官網上上架了多款快充和無線充電產品。在Iphone12發佈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的是售價329元的無線快充產品MagSafe,而新款Iphone手機背後已經標配內嵌的充電磁鐵。無線充電器有望成為消費者必備的爆款電子產品,而在國內廠家充電設備大放量的同時,蘋果已經收取不菲的Mfi認證費用。

氮化鎵已經在消費類快充產品中廣泛應用,而2021年氮化鎵快充仍將快速擴張。納微半導體是氮化鎵快充主控芯片龍頭,據DigiTimes報道,納微2021年將拿到蘋果的快充訂單,並由台積電生產,這預示着蘋果2021有望推出氮化鎵快充產品。目前氮化鎵芯片出貨量前三的是納微、PI和國產廠家英諾賽科,其他氮化鎵產業鏈公司也將受益行業需求爆發帶來了發展機遇。

5.3.  家居生活:智能化賦能低碳生活

智能家居的推廣對於節省碳排放十分關鍵,其中智能控制又是極為核心和關鍵的一環。智能控制設備是智能家電需求的最基本元件之一,定義上來説,它一般是以微控制器芯片或數字信號處理器芯片為核心,再根據家電用具不同的需求,依據其不同功能要求輔以外圍模擬及數字電子線路,並置入相應的計算機軟件程序,經電子加工工藝製造而形成的電子部件。當前在掃地機器人、空氣淨化器等產品當中運用較為廣泛

智能化浪潮之下我國智能家居的規模也維持高速增長。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的智能家居規模測算以及預計來看,中國家電行業的智能化趨勢開始於2014年,到2020年預計整體智能家居規模將達到3294億元,自2014年來增速維持在50%以上,且仍有進一步加速的趨勢。從家電產品來看,當前家電中智能控制器價值佔比平均值大致約為5%,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8年家電智能化滲透率的結果來看,目前智能化滲透率較高的掃地機器人仍在50%以下,後續滲透率的提升也將為智能家居市場規模的擴張奠定基礎。

5.4.  碳補償:植樹造林和自然保護區建設

減少碳排放是碳中和的路徑之一,植樹造林加快碳的消耗和碳補償也應重視。從生態保護固定資產投資以及財政投入來看,近年來全國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保持30%以上的增速,僅2020年由於疫情的原因有所下滑,中共中央“十四五”規劃和遠景目標的建議中要求到 2035 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重點強調要“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構建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園林綠化、水生態治理、礦山治理、濕地建設等需求中長期將持續存在,因此未來生態園林行業空間仍十分廣闊。


6

風險提示


環保相關政策不達市場預期的風險;部分中西部地區財政收支緊張的風險;環保相關技術研發不達預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