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市場資訊

市場資訊

首頁市場資訊資訊詳情

央行重磅發聲!迴應匯率、地產等熱點問題…來看十大關鍵點

uSMART盈立智投 03-03 14:40

來源:證券時報 作者:孫璐璐 江聃

3月3日,國新辦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副行長潘功勝、副行長劉國強出席並圍繞貨幣政策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物價水平、房地產市場發展、人民幣國際化等市場熱點話題作出迴應。

在發佈會結束後,易綱迴應了記者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提問。易綱指出,改革總方向使得我國金融體系更加完善,管理效率進一步提高,(金融體系)更安全,並更強調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先看本次發佈會核心要點:

1、在過去的三年,支持地方政府發行了5500億專項債券,專門用於補充中小銀行的資本金。高風險的中小金融機構數量從600多家降到了300多家,降了一半,不少省份目前已經沒有高風險機構。

2、全面實施資管新規,壓縮“類信貸”高風險影子銀行規模大約30萬億元,推進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近5000家P2P網貸機構全部停業。

3、目前,全國所有存款類金融機構都加入了存款保險,我們的存款保險能夠爲99%以上的存款人提供全額保障。

4、經過十幾年的持續努力,人民銀行在去年已經完成了歷史上承擔的國有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改革成本的核銷任務,進一步夯實了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的財務基礎,有利於更好地實現幣值穩定和金融穩定。

5、近年來我國經常賬戶順差與GDP之比大概保持在2%,去年初步測算是2.3%。我們認爲,我國的經常賬戶有基礎、也有條件保持合理規模順差。

6、近年來,我國外匯市場運行呈現出一個新的特徵,外匯市場運行表現出比較強的韌性,市場的主體更加成熟,交易的行爲也更加理性。而且,人民銀行、外匯局作爲外匯市場的監管者,在面對市場變化時,也更加從容、更加淡定、更加成熟,經驗也更加豐富。

7、從目前來看,國內的經濟好轉是肯定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因素,所以下一步我們將加強調研,根據經濟發展情況的變化和需要,統籌增長和物價,適時適度調整貨幣政策工具。

8、2023年我國通脹水平總體保持溫和是主基調,從短期看,通脹壓力總體是可控的。從更長的時間看,外部環境還有很多難以預料的事情,需求還在逐步恢復,雖然通脹的概率不大,但是不等於沒有,我們要樹立底線思維,對通脹保持警惕。

9、隨着中國經濟增長動能的恢復和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人民幣資產投資屬性和避險屬性凸顯。當前,國內股票市場估值比較低,中美利差處於穩定和收斂狀態,所以人民幣資產將會展現出良好的投資價值。

10、《金融穩定法》已經通過了全國人大的第一次審議,我們將推動《金融穩定法》的出臺,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保護最廣大的老百姓、中小投資者、被保險人的利益。善始善終做好平臺企業金融業務整改,加強常態化監管,支持平臺企業健康規範發展。

幣值穩定兩層含義

今年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爲給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持,易綱在會上詳談央行相關工作思路和政策舉措:

一是精準有力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爲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易綱強調,這首要任務是保持幣值穩定,幣值穩定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物價穩定。近年來,我們堅持實施穩健、正常的貨幣政策,爲物價穩定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去年我國的消費物價指數CPI漲幅是2%,這是一個非常理想的通貨膨脹水平。在過去五年,也就是2018年到2022年,我們平均的通貨膨脹也是2%。如果我們再把鏡頭拉得長一點,看過去十年,也就是2013年到2022年這十年,中國的通貨膨脹指數平均也是2%,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幣值穩定的第二層含義是匯率的基本穩定。近五年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三度破“7”又回到“7”以下,雙向波動,彈性增強,在全球各種貨幣中,人民幣都是非常穩健的,而且這種有彈性的市場化匯率制度也爲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起到了自動穩定器的作用。

二是更好地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目前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餘額有6.4萬億人民幣,佔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規模的15%左右,總體上是適度的比例和水平。

“下一步的思路是一方面,貨幣信貸的總量要適度,節奏要平穩,要鞏固實際貸款利率下降的成果。另一方面,還要適度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的作用,繼續對普惠小微、綠色金融、科技創新等領域保持有力的支持力度。”易綱稱。

三是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我國金融風險總體上是收斂的,大部分銀行經營穩健,少數問題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取得了重要進展。下一步將壓實各方防範和處置金融風險的責任。

易綱表示,在金融風險處置過程中,我們堅持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既保持了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的穩健運行,維護經濟社會大局穩定,也切實保護了最廣大人民羣衆的利益;又防範了道德風險,嚴肅了市場紀律,使得好人得好報、壞人得壞報,各方利益和相關方面都能夠看到規則,形成正確的預期。

“《金融穩定法》已經通過了全國人大的第一次審議,我們將推動《金融穩定法》的出臺,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保護最廣大的老百姓、中小投資者、被保險人的利益。善始善終做好平臺企業金融業務整改,加強常態化監管,支持平臺企業健康規範發展。”易綱稱。

適時適度調整貨幣政策工具

對於市場關心的今年是否還有降準降息空間,央行在發佈會上也作出詳細迴應。

劉國強表示,精準有力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是貨幣政策總的取向,但是具體的政策工具怎麼使用,要綜合考慮,相機抉擇。

一是堅持以我爲主,把國內的目標放在首位。從目前來看,國內的經濟好轉是肯定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因素,所以下一步我們將加強調研,根據經濟發展情況的變化和需要,統籌增長和物價,適時適度調整貨幣政策工具。

二是統籌短期和長期,強化跨週期調控和逆週期調節,堅持正常的貨幣政策,保持正利率和向上的收益率曲線,不大水漫灌、不大收大放。

三是統籌國際與國內,既立足國內,調控有度,又密切關注國際動態,加強預期管理,兼顧好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易綱也認爲,目前貨幣政策的一些主要變量的水平是比較合適的,實際利率的水平也是比較合適的。至於降準,2018年以來我國實施降準14次,平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從近15%降到了不到8%。用降準的辦法來提供長期的流動性,支持實體經濟,綜合考慮還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式,使整個流動性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

在結構性貨幣政策使用方面,到去年末,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總共有15項,餘額大概是6.4萬億元。劉國強強調,下一步,將持續對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進行評估,做好分類管理,做到有進有退,對一些需要長期支持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結構性貨幣政策會給予較長期的、持續的支持,比如普惠金融領域。對一些階段性特徵比較明顯的工具,要及時退出,當然退出的時候也要注重“緩退坡”,不要急轉彎。

迴應對通脹的短期、長期看法

面對海外主要經濟體的高通脹形勢,我國今年的通脹壓力是否也面臨擡頭壓力?央行給出了最新看法。

劉國強表示,我國去年CPI漲幅是2%,過去五年、過去十年CPI漲幅也都是2%,這些成績來之不易。我們非常重視物價問題,我們判斷,2023年我國通脹水平總體保持溫和是主基調,從短期看,通脹壓力總體是可控的,因爲當前我國經濟處在恢復發展的過程中,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是主要矛盾,產業鏈、供應鏈運轉順暢,供給比較充足,居民通脹預期比較平穩,具備保持物價基本穩定的有利條件。

不過,劉國強表示,從更長的時間看,外部環境還有很多難以預料的事情,需求還在逐步恢復,雖然通脹的概率不大,但是不等於沒有,我們要樹立底線思維,對通脹保持警惕。

近期房地產市場交易活躍性有所上升

對於房地產市場的發展現狀,潘功勝表示,從2021年下半年以來,以恆大爲代表的部分房地產企業由於長期“高槓杆、高負債、高週轉”經營,患上了嚴重的“高血壓”,資產負債表持續處於高風險狀態,最終不可持續出現風險。我們比喻,從“高血壓”變成“中風”。加上房地產市場中長期需求中樞水平下移,以及持續三年的疫情衝擊對就業、收入預期影響較大,多重因素的疊加放大了房地產市場風險的外溢性。針對房地產市場出現的調整,金融監管部門出臺了“金融16條”,從供給和需求兩端發力,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出臺了改善優質房企資產負債表計劃等。

“隨着疫情形勢的好轉和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前期出臺政策的作用空間和作用效果大大改善。近一段時期,市場信心加快恢復,房地產市場交易活躍性有所上升,房地產行業尤其是優質房地產企業的融資環境明顯改善。”潘功勝稱。

去年9-12月份,房地產開發貸款新增2300億,同比多增4200億。四季度,房地產企業境內發債1200億,同比多增22%。今年1月,房地產開發貸款新增超過3700億,同比多增2200億。境內房地產債券發行400億,同比增長了23%。

潘功勝強調,我國城鎮化仍然處於發展階段,居民家庭改善性住房需求潛力較大,租購併舉的發展模式也有很大發展空間。下一步,我們將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認真總結和吸取中國房地產市場發展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會同相關金融部門抓好已出臺各項政策落實落地,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新市民住房需求,支持租購併舉的住房市場發展,完善房地產金融基礎性制度和宏觀審慎管理制度,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

人民幣資產投資屬性和避險屬性凸顯

匯率問題、跨境資本流動同樣是金融市場歷來關心的問題。今年隨着國內外金融形勢面臨新變化,外匯市場面臨新形勢。

談及中美利差,潘功勝表示,市場對美聯儲此輪加息週期的利率峯值以及維持在高利率水平上的時長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對於此輪加息接近尾聲以及美元持續升值的動能減弱,這個共識度還是比較高的。所以,中美利差將維持穩定或者趨於收斂狀態,美聯儲今年貨幣政策緊縮的幅度將趨於緩和,外溢的效應總體將邊際弱化。

“隨着中國經濟增長動能的恢復和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人民幣資產投資屬性和避險屬性凸顯。當前,國內股票市場估值比較低,中美利差處於穩定和收斂狀態,所以人民幣資產將會展現出良好的投資價值。”潘功勝稱。

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潘功勝表示,當前人民幣國際化也面臨一些比較好的環境和機遇。

第一,經過十餘年的發展,隨着人民幣清算行和本幣互換網絡的建立,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發展,國內金融市場的開放,以及中資金融機構海外佈局不斷完善,我們覺得人民幣已經初步具備了國際化使用的網絡效應。

第二,隨着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人民幣匯率彈性明顯增強,企業在跨境貿易、投融資中使用人民幣以規避貨幣的錯配風險的意願上升。

第三,隨着我國經濟增長的動能恢復和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人民幣投資和避險功能逐步增強。

第四,隨着國際地緣政治、經濟發展環境的變化,國際貨幣體系發展更趨多元。

爲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央行下一步將進一步完善人民幣跨境投融資交易結算等基礎性制度,擴大清算行網絡;加快金融市場向制度型開放轉變;完善離岸市場人民幣流動性的供給機制,提升在開放條件下跨境資金流動的管理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建立健全本外幣一體化的跨境資金流動的宏觀審慎管理框架。

居民儲蓄將逐步迴歸常態

住戶存款快速增長持續引熱議。數據顯示,2022年,住戶存款新增17.84萬億元,比上一年多增了7.94萬億,今年以來,住戶存款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的慣性。1月份,住戶存款增加6.2萬億元,同比多增了7900億元。

劉國強對此表示,住戶存款增加主要是受居民消費和投資狀況影響,流動性偏好上升。一方面,疫情對居民消費有一定的影響,消費減少,相應的存款就增加了。疫情防控政策優化以後,消費得到了明顯釋放,但是仍然還需要一個加熱的過程。

另一方面,居民風險偏好降低,投資增長放緩,相應推動了存款。2023年1月末,我國金融機構資管產品資產合計95.9萬億元(直接彙總數據),同比下降2.4%,資管產品來源於住戶部門的資金餘額40.9萬億元,同比下降了2.5%。另外,今年春節在1月份,企業在春節前發放工資和獎金,一部分企業的存款就轉移到了住戶部門,所以住戶的存款有所增加。

“隨着宏觀經濟好轉,居民的消費和投資信心都將增強,居民儲蓄也將逐步迴歸常態。經濟好轉以後有利於增強居民的投資信心,居民投資也將逐步回到正常水平。”劉國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