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至暗時刻仍未到來
uSMART盈立智投 12-09 20:17

全球民衆正經歷數十年未見的通脹,食品、交通、住宿和取暖資源等必需品價格較一年前飆升。不少經濟學家認爲全球通脹率已經見頂,但高通脹中期內可能難以明顯下降,並且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能會更加糟糕。

自2021年中期以來,全球通脹局勢由“溫和”轉向“高燒”,如今多項統計數據顯示,全球通脹率正顯示出見頂的跡象,但數據也顯示全球通脹仍處於相對較高的位置。這也說明儘管通脹數據正在從幾十年來的高點緩慢回落,但邁向正常的水平仍需要時間和耐心,這仍然意味着通脹在2023年仍將是全球各央行面臨的一個大難題。

關於全球通貨膨脹率方面,下圖顯示全球通脹率在11月達到3年來的峯值,這也是一些經濟學家預測的本輪全球通脹背景下的最高數值。

圖2.jpg

全球經濟是怎麼走到高通脹這一步的? 離不開兩個關鍵詞:新冠疫情和地緣政治動盪。在新冠疫情爆發後,一些政府和央行動用數萬億美元的支持讓處於封鎖狀態的企業和家庭得以維持正常生活,然而,自今年以來,低通脹和低利率的長期舒適時期戛然而止。

政府救濟措施和央行釋放的天量流動性“雙管齊下”,使得工人羣體有能力繼續正常工作,使企業免於破產,使地產公司免於崩盤。但這些宏觀調控措施也前所未有地破壞了市場多年來的供需平衡局面。

到了2021年初期,情況似乎全變了。隨着全球封鎖期陸續結束,全球經濟以80年來衰退後最快的速度增長,所有這些刺激資金淹沒了世界貿易體系。

閒置的工廠無法快速生產以滿足高需求,新冠疫情後實施的一些新的安全細則等因素導致零售、運輸和醫療保健等基本領域出現勞動力短缺,同時全球經濟復甦熱潮導致能源價格飆升。此後,俄烏衝突2月份爆發,西方對這個主要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國採取前所未有的制裁措施,進一步推高了全球能源價格。

高通脹率衝擊普通消費者,罷工或將接連上演

高達兩位數的通貨膨脹率被一些市場觀察人士稱爲“窮人稅”,因爲它對低收入人羣的打擊最大,加劇了世界範圍內的不平等。一般來說,較富裕的消費者可以依靠新冠疫情期間積累的儲蓄,美聯儲等央行“開閘放水”後股價應聲大漲也使得他們的財富量激增,但其他人則難以維持生計,越來越多的人依賴廉價必需品。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隨着整個北半球寒冬的來臨,燃料價格繼續飆升,該地區人們的生活成本將受到更大的擠壓。全球範圍內從醫療保健到航空等運輸行業的工人不斷地採取罷工行動,要求工資與通脹水平保持同步,數萬名參與罷工抗議的韓國卡車司機要求大幅改善工資制度並擴大其覆蓋範圍。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將不得不接受更低的薪資漲幅。

生活成本問題主導着富裕國家的政治——在某些情況下,其他優先事項(如氣候變化行動)被排在了後面。

儘管近期汽油價格下跌緩解了部分壓力,但降低通脹仍是美國總統拜登領導的政府的首要任務。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朔爾茨領導的政府正在擴大預算,將數十億歐元用於支持消費計劃。

但是,如果說工業化經濟體處境艱難,那麼從海地到蘇丹,從黎巴嫩到斯裏蘭卡,不斷飆升的食品價格正在加劇較貧窮國家的貧困和苦難局面。

世界糧食計劃署預計,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全球激增大約7000萬人口面臨饑荒,該組織稱之爲“飢餓海嘯”。

“軟着陸”恐成奢望!2023年全球經濟形勢可能更加悲觀

目前,全球央行已開始大幅加息,以冷卻市場需求和加大力度遏制數十年來最高的通脹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到2023年年底,全球通貨膨脹率將降至4.7%,略低於目前水平的一半,但仍然遠高於多數央行的目標值。

在今年,通脹飆升的速度和持續時間都超過經濟學家預期之後,全球各大央行大幅提高利率的舉措也可能開始產生影響,不過部分影響可能會滯後。下圖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球各大央行開啓激進的“收水”模式抑制通脹率上行。在美聯儲6月份開啓75個基點加息幅度之後,全球央行隨即緊跟美聯儲步伐大幅收緊新冠疫情以來寬鬆的貨幣政策。

圖1.jpg

全球央行的目標非常一致——實現經濟“軟着陸”,即在沒有房地產市場崩潰、企業破產或失業率飆升的情況下實現通脹率大幅降溫。但事實證明,在過去遭遇創紀錄的高通脹時,這種最佳預期難以實現,經濟衰退似乎不可避免。目前,華爾街普遍預計美國明年陷入衰退的概率高達50%

從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到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越來越多的央行領導者認爲激進加息這劑猛藥可能會非常非常苦。最重要的是,圍繞俄烏衝突、以及其他地緣政治事件等重大不確定性的尾部風險都傾向於愈發嚴峻。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份的常規展望是多年來最黯淡的經濟展望之一,該國際組織指出:“簡而言之,最糟糕的情況還未到來,對於許多人來說,2023年將會是一場衰退。”

IMF將今年全球的總體經濟增長率的預測值維持在3.2%的水平不變,但是將明年的預測值下調至2.7%,並預計2023年全球將出現大範圍的增長放緩,並且佔全球經濟三分之一左右的國家將在今年或明年發生經濟衰退。

知名經濟學家預言:未來不僅面臨衰退,還有引發市場劇震的“級聯效應”

曾擔任極具影響力的投資公司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首席執行官,以及奧巴馬政府時期全球發展委員會主席的知名經濟學家穆罕默德·埃裏安(Mohamed El-Erian)預計,世界不僅僅是在另一場經濟衰退的邊緣搖搖欲墜,它正處於深度的經濟和金融轉型之中。

他引用了經濟學理論,即當一個商業週期到達自然終點,而下一個週期還沒有真正開始時,經濟衰退就會發生,但他表示,這一次不會是“經濟車輪”的又一次轉動,因爲他認爲世界正在經歷的重大變革時期“將比當前商業週期持續更久”。他強調了三個趨勢,表明全球經濟和金融體系正在發生根本性轉型。第一個轉變趨勢是從需求不足轉向供應量不足;第二個是全球央行無限流動性終結;第三是金融市場日益脆弱。

埃裏安認爲,這些有助於解釋“過去幾年裏許多不尋常的經濟發展”,展望未來,隨着經濟受到的衝擊“變得更頻繁、更猛烈”,他看到了更大規模的不確定性。埃裏安總結道,向前看,這些變化意味着最終的後果將更難預測。這並不一定意味着一個簡單的結果,而是“級聯效應”的反映——即單獨一個壞事件可能導致一系列意外事件接二連三發生。

埃裏安並不是唯一一個指出世界經濟未來將面臨多重威脅的經濟學家。資深經濟學家、有“末日博士”之稱的魯比尼(Nouriel Roubini)和金融歷史學家圖茲(Adam Tooze)是另外兩位對相互關聯的威脅因素髮出警告的知名人士。魯比尼最近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和圖茲描述的是一組類似的現象,不過他沒有提及埃裏安的批判性言論。然而,像埃裏安一樣,魯比尼解釋了能夠起作用的多重因素,因爲它們是如此相互關聯,未來將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可能出現的經濟衰退僅爲後果之一。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It does not constitute an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

Mor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