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市场资讯

市场资讯

首页市场资讯资讯详情

天风海外孔蓉:AI的意义不亚于蒸汽机,国内迭代的差距在哪?

格隆汇 05-23 18:22

编者按:本文为天风证券全球科技首席分析师孔蓉于2023年05月22日发布的最新关于AI一些投资机会的看法。文中,孔蓉提到AI带来的意义不仅限于只是一个超级流量入口,它也是一个超级的操作系统,它也是可能相当于的意义不亚于蒸汽机。对于ChatGPT的出现,对中国现在的互联网巨头的格局会带来哪些变化?谁最可能受益?她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AI的意义不亚于蒸汽机

对于AI意义到底是什么,大家讨论的比较多,我们觉得它带来的意义不仅限于只是一个超级流量入口,它也是一个超级的操作系统,它也是可能相当于的意义不亚于蒸汽机。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要是从几个方面,比如Chat GPT是什么样的一个产品,它为什么增长的这么快?为什么变成了一个全球范围内关注的一个话题。另外我们去看这样的一个产品的时候,它会有什么样的定律?它带来的影响是什么,然后以及它未来我们也可以去展望什么。第三个就是它的应用,我们讲了很多新的技术,如果用不起来,或者是说它无法商业化,其实也是可能束之高阁,所以它的应用场景是什么?

最后从未来关注的几个方向跟大家做一个分享。我们看到整个互联网的世界里面,用户数的增长,它代表着整个产品的是不是好用。open AI的创始人在之前的一个视频里也分享过,如果这个产品推出之后没有人用,其实这个产品就是一个可能在未来很难行得通的产品,所以能够看到的是过去的互联网的产品它达到亿级的用户,最快的可能是我们中国字节跳动做的Tik Tok达到亿级的用户也用了13个月, Instagram可能是26个月,但是对于拆GPT这样的一款产品,它推出之后大概用了可能两个月的时间都到了亿级的用户,那么亿级的用户又意味着什么?亿级的用户就意味着它的生态可以构建出来,所以这样的一个产品是不同于以往所有的互联网的产品,它用户增长的速度是非常的快的。

第二个方面是产品本身,它的AI技术有什么创新之处?之前的一些专家说Chat GPT本身没有什么创新技术,因为那些技术早在几年前就有了,但是为什么这些技术一直存在却没有被普通用户和社会广泛使用呢?这可能是技术上的突破或失败,但是现在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产品推出后却受到了很多用户的欢迎。在这个产品中,最核心的一点是它将原本普通人很难接触和使用的AI技术产品化,变成了一个每个人都能用的产品,只要你会打字就可以。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革。一方面它有着互联网应用的体验是很好的,但是它背后又跟原有的互联网产品不一样,它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操作系统,所以你在跟它交互的过程中,它又非常的聪明,非常的智能,它跟之前的互联网产品不一样,是它的智商或者我们讲的智商的水平又很高,所以它在很短的时间用户数得到了一个突破。

我们往后看,我觉得在今年2023年GPT的用户数一定会比前几个月,特别是在周五有个比较重要的变化,就是移动端的 APP出来了,它达到亿级的用户花了两个月的时间,主要是在PC端或者是web的主页,大家可能会去用它,但是作为一个APP端的时候是移动端的产品,它其实一直都没有推出,那么周五它推出了这样一个产品,首先先上了 iOS应用商店,在美区有美国的一些用户可以去用,很快他在全球范围内就可以去上它的移动版的产品。我们觉得在今年它的用户达到五六亿的水平,我觉得都是非常有可能的。如果是用三年的时间,他可能能达到或者是超过目前 tik tok的这样的一个水平,全球范围的用户数,我觉得这也是有可能的,所以这样的一个产品,它有着互联网的非常好的体验,自然的交互,只要会打字就可能跟他进行交流对话和交互。

另外背后有着比互联网原有产品更加智能的比较强的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所以让它的用户增长这么快,依然会保持在今年可能是一个几亿的用户量级。所以如果再回过头来看,它的产品本身它背后到底是什么?如果我们有用过类似于GPT的这种产品,不管是我们国内的,比如说百度或者是讯飞、360做的等等,如果大家有体验过的话,就能够有一个感受,似乎他主要是来回答问题的。

在表面上看起来它只是一个对话聊天机器人,但是它跟很多应用工具结合在一起之后,它带来的影响,它带来的生产力的提升可能是超出我们的想象的。

另外今年未来一段时间,要推出技术机器人,比如说特斯拉推出机器人,我们之前也看过特斯拉出的机器人,觉得它很酷,但是似乎你跟他交流的时候,他好像没有开窍,或者似乎觉得它的智能化的程度还不够,或者它的智商还比较低,这个是我们看到的,不管是特斯拉机器人等等很多产品,它出现的一个问题,或者是说不够成熟的地方,但是我们也看到了现在在海外有很多的技术极客,或者是一些公司把GPT跟机器人结合在一起,你会发现机器人似乎开窍了,或者是我们在网上流传了一个视频,有的机器人能够去理解你的对话要表达的意思,甚至他在他表情上都能够表达出来他的喜怒哀乐,我觉得这一点是再理解GPT非常重要的一点。

在表面上看似乎它只是一个对话框或者是一个聊天工具,但是它跟很多的技术、场景结合在一起,它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其实我们在讲Chat GPT本身的时候,这一点是非常之重要的。如果回到一个问题,是什么造就了GPT,为什么过去没有出现,但是现在似乎open AI做出了之后,所有的公司又开始做,似乎花几个月的时间也能做出个比如说chat GPT2~3的水平,大家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过去几年都没有出现?

这里面有一个背景,就是 Chat GPT本身,或他之前是基于transformer的论文,所以它的原来的论文是大家可以看到的,它的技术也是开源的,但是在过去的几年,大家所有的公司基本上都在follow谷歌的技术路径,那么谷歌的技术路径在过去几年它并没有做出 GPT产品,因为 GPT本身的大模型是需要数据 ,需要算法,然后以及大量的算力,我们会认为它叫做暴力美学,大力出奇迹,它的本质是把互联网所有的说话人数据、文字资料放在网上,然后让机器去学习,它根据概率去以及场景去猜测下一个字和下一句应该是什么。从谷歌的角度去看,这个是一个非常苦的活,或者是说似乎是一个天方夜谭,但是 open AI相信这是一个可以去实践的路径,所以本质上它的门槛并不是不可去突破,是你需要坚信这个路径,以及去投入大量的算力资源,然后去训练你的模型,然后去有大量的数据训练集。

这个是GPT或者是 open AI本身他相信的一件事情,所以在过去的几年他做出了这个产品,但是谷歌原来的路径不是这个路径,所以在推出了之后,包括它的GPT产品受到了用户的认可后,我们看到的是大家又开始在学习GPT这个产品,所以现在在国内我们看到似乎很多大厂或者是很多公司都说能够做出大模型,它本身的确是一个工程学的问题,如果我们去理解它本身是一个概率学,是一个猜字游戏,那么它其实并不是无法逾越的门槛,但是需要你花一定的时间,需要你投入资源,去用这个路径去做出大模型,所以是它背后构建的能力。

但是我们看到的是 GPT的产品它是迭代的,在1跟2以及3的时候,我们看到似乎它没有突破性的变化,也就是说他所有的行为都是可以预期的,但是到了3.5之后,似乎他开始开窍,他的理解能力忽然迅速的提升了,原来我们用小爱机器人或者各种机器人产品觉得好像就一两岁,他可以简单的去回答你的一个问题,但是你要跟他进行多轮对话,放在一个场景下特定对话他就不大行了。但是在 GPT3.5出来之后,会发现他的理解能力忽然增强,以及他能够去挑战,去做出可能更多的任务。到了 GPT4之后,它的能力就更强了。

所以如果去看为什么叫它操作系统,就是它能够去理解你的意图。原来我们用机器人的时候就发现他很笨,你跟他说什么他能够简单回答,但是他不能理解你真正的意思。但是如果你跟 GPT对话,你就能发现他的理解能力不一样,我们之前也去实验过,或者是跟他去交流。比如说问你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情是什么?他说有一个人离开了我,我们就问他你这个人是谁?他说是她的男朋友,他的名字叫Jone。是原有的我们讲的机器人产品无法达到的,而且这背后也有一个多轮对话的能力,它的准确率也在提升。所以如果去回顾这里面,这个论文是谷歌写的,这个技术路径原来也有,但是大家没有去进行实践,所有的这一切是open AI做出来的。

那么很多人也说国内做一个GPT的这样的一个产品,这个差别在哪?我们迭代的差距在哪?我觉得这个本质是open AI原来是一个NGO的组织,它不是说为了赚钱,去做出一个这样的产品,然后进行商业化,它的本质是他相信 AGI以及通用人工智能这件事情,AGI就是机器的水平未来会等同于人的智力水平。

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其实目前open AI还是引领的,包括谷歌它现在出的大模型的产品,他也没有能够去跟GPT4新的一代去比拟,而且它的准确率还在提升,它还在做下一代的产品。前期美国的国会也邀请了Altman去做听证会,在整个的会议现场气氛是非常的融洽的。议员都非常关注 open AI带来的人工智能变化,但是Altman也提到了一件事情,它需要政府去监管,因为大家在害怕一件事情,就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会不会不可控?我们看到3.5它已经有了非常强的涌现能力,是他们之前都没有办法去预料跟判断的,所以大家也会担心是否在未来的发展的过程中,比如说机器的智能化超过人类的水平,我们怎么去控制它?所以在背景之下跟美国的政府去沟通,说请你们来监管我们,或者是来监督我们,然后给我们 license,然后让这个行业能够被监管,所以我们回到开始,我们讲它是一个蒸汽机,或者大家用很多的形容词去形容它,似乎也形容的不是特别的到位,特别的贴切。

但是如果是去比较它的意义,它的确像蒸汽机带来了人类的变化,生产力的工具的变化肯定会带来一个新的不同的时代,而且它跟我们之前讲的这些技术不一样的一点是我们原来讲的一些技术,大家觉得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是 GPT本身这件事情它已经是一个亿级用户的产品,包括GPT的能力去带来很多产品的加速增长和产品体验的变化,这个是已经在发生的事情。所以这台蒸汽机它已经开始发动了,带来的变化是越来越快,我觉得今年可能还可以看到的是更多的一些产品应用上的创新。

当然我们国内也在去做大模型,我相信国内也能够做出3.5左右的模型,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在这个背景之下,我觉得其实未来也会有新的商业模式,去看它的三个定律有什么,第一个定律就是前面讲的,因为它非常好用,可以跟所有的产品都结合在一起,所以它跟互联网原来的应用还不一样,一方面它自己是一个产品,所以它不断的增长,另一方面它可以跟很多的产品业务行业结合在一起,它就像水跟电一样,所以它转化成本几乎为0。在这种情况下,它的用户数,我们觉得今年到几亿的水平应该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而且它如果再加上New Bing结合在一起,微软搜索产品的用户也在快速增长,如果按照这么去算的话,它的用户已经是一个几亿的量级,所以这个是我们讲它的第一个定律。

第二个是大家会讨论说它的成本是怎么样的,好像似乎很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不会用起来很贵?所以用户数会不断的增长,会摊薄它的成本。在这种滚动和动态的变化之下,它的迭代速度很快,成本也会不断的降低,又会带来更多的新应用和新用户,这个是必然会发生的一件事情,也是它发展的一个节奏。

第三个它跟全行业的渗透,我觉得不只是行业的渗透,还有一个是更多技术的结合,我们现在已经能够看到的是在整个的技术领域,包括跟3D,跟机器人,包括跟XR的结合,会带来新的不同的体验,这个也已经开始出现了。所以这个是我们讲的 GPT的三个规律。

如果是我们去看它的带来的生产力的价值,未来可能会有多少,我们去看到一组数据,它数据的金额可能也会更高,这个是根据ARK的一个报吿里头提到的,认为带来整体的创意的解放,整体的产值的增加,可能是万亿是美金的这样的一个增长。

原有更多的人做的是一个搬砖的活,重复的劳动,未来因为AI的出现,搬砖的重复的这种工作可能会被替代,我们人干嘛?可能会特别担心说 AI出来了之后,是不是把我们自己的工作给颠覆了,所以我要去反对他,但是我们在想,那是否我们每个人从繁杂的重复的,然后搬砖式的工作里能不能解放出来做更有创意的一些工作。所以我觉得对于这件AI带来的变化,要更乐观的去看待这个问题。

那么在整个现在全球的一些布局上,微软它是最积极的。在目前来看,它的搜索引擎Bing,包括我们看到的目前的产品,其实已经达到用户数快速增长了。另外谷歌其实也在做产品上的结合。国内的话,主要是我们百度在做的文心一言。像字节、腾讯或者阿里等等,我觉得未来都可以期待他们在未来的几个月会推出一个大模型的产品。


主要应用场景落地


主流的应用场景方面,一个其实就是搜索,现在的应用是搜索结果的立刻生成,这个肯定是极大的提升效率的。旧版本的Bing几乎原来已经逐渐的消失了,或者市场份额非常的低,但是在跟GPT结合了之后,它的体验非常不同,所以它的用户数流量都在不断的增长,所以我觉得这个其实是第一个重要的应用。

第二个其实是电商领域,其实在电商领域要解决用户的产品需求,我可以更针对性地进行推荐,达到更好的转化率和更低的退货率。它作为一个你的购物助手,你的导购工具,他可以更好的去理解你的意图,给你推荐更有针对性的产品,而不只是像原来所谓的千人千面的这种广吿去推荐。

第三个是在虚拟人这一侧,相对来说我们看到的是目前已经有了一些抖音上面已经有了一些产品,原来虚拟人的行为类人化程度低,但是我们看到虚拟人和AI结合在一起之后,整个虚拟人他表现出了似乎更智能化的能力,在抖音上面也有一些开始进行的是电波的直播,也开始用虚拟人,包括在一些其他行业垂直领域,它也可以进行互动,所以特别是你给他训练成他这个行业专业能力比较强的虚拟人,他就可以替代一些简单的这个工作,或者是专业的一些知识能力,他也能够去提供。所以这个其实是我们看到已经在行业里面已经开始在落地的一个应用了。

游戏环节的话其实也是让大家觉得可能目前已经看到了,就是说在游戏领域已经在2D的场景这一端,构建都已经用了 AI的,比如说是 Mid journey,或者国内的一些产品等等都已经开始用了。另外未来的话,应用可能主要是在整个游戏的研发制作环节,特别是3D场景的生成,如果也能够用AI产品去替去替代的话,可能带来的降本可能更加的明显。另外我觉得还有一个所谓的创新玩法,例如包括AIGC的游戏,我觉得这个也是最为期待的。

在海外我们看到Roblox它已经出现了跟AI的产品做的结合,所以你可能不需要写代码,你都可以制作一个游戏,那么你的门槛是非常低的,虽然这个看起来好像也没有似乎有革命性的变化,但是如果我们从短视频这个角度去理解,似乎就能理解它的意义。在长视频跟短视频时代,长视频的用户只有一两亿的用户,似乎到了这个阶段就已经很难再增长,但是到了短视频,似乎用户数得到了一个新的突破。所以这么去看,其实能够理解一件事情是内容的本身是供给创造的需求,有过更多的内容供给就会带来更多的用户。

长视频时代,因为它的内容创作的门槛很高,所以它的供给是相对有限的,那么用户相对也是有限的,但是在短视频时代,因为用手机就可以拍视频,它的创作门槛很低,它的内容供给大量的提升,那么在这个里面也有用户喜欢不同类型的内容,用户都能够得到满足,所以它的用户数不断的增长,突破了原有远远突破了原有长视频的用户,如果我们再放到游戏,我觉得其实游戏本身在原来的所谓的专业制作游戏3D有3A级大作,大家都特别游戏的硬核玩家都特别喜欢,但是它的一个问题生产周期够特别长,然后产出率也很低,或者是说他可能做一个游戏,可能也很多玩家也可以玩几年,所以它相对的产出量是有限的。如果是说有一些技术能够让游戏这个制作变得非常的简单,门槛很低,带来大量的游戏的供给。

如果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觉得游戏本身的用户规模又会带来一个新的突破,现在可能全球的玩家,如果我们去看或者国内的玩家游戏用户数,你觉得可以是几亿的规模,或者是说相对用户数是有限的,但是如果跟AIGC结合在一起,如果你创作游戏变得非常的简单,我不会代码,我可能只需要提通过提示词和简单的口令就可以立刻生成一个游戏场景,跟我的不管是我的朋友也好,或者是我推出在这个平台上可能会受到一些人的关注。如果把门槛降到这么低,我觉得游戏可能会变得比短,视频可能还受年轻人的喜欢。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它就是一个创新的玩法,因为让用户参与其中,它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玩法,所以我觉得这个是未来值得去期待的,而且我们也看到了海外一些公司已经开始在做了,然后在未来一段时间我们也想看的是有没有一些爆款的游戏的AIGC的产品能够推出,它整个的交互体验可能也会非常的不同。

然后教育场景的应用,我们看到的是在比如说海外的一些产品,特别在语言类的教学里边用户持续增长。跟语言类的教学放在一起,去模仿人类的所谓的交流,它是一个更自然的交互,而且对于学习能力提升可能也会比较有帮助。当然duolingo本身目前做到的是跟GP4结合在一起,推出一些所谓的因材施教的一些寓教于乐的产品,但我觉得未来可以期待的是在教育本身里面可能有更多创新的一些体验。

从除了教育以外,我们觉得未来包括在金融领域,因为前期Bloomberg可能也写了一个GPT金融的论文,我觉得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他们也会推出他们的Bloomberg的GPT。金融行业里面有很多低效的重复性工作,是否可以跟AI和GDP结合在一起,来去进行行业的体验的一个改造和升级,我觉得这个也是我们去值得期待的。

以上可能是几个大的应用场景,所以如果是说回到比如说GPT4前期推出的时候,它带来的影响是什么?我这里一直有一个观点,我觉得现有的所有的传统的经济学是在数字经济里面完全不适用了,我们的生产要素、生产力工具都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所以如果还用原来的传统经济学,是无法对于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更好的预测的。我们认为在人工智能这种新的科技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对现有的微观宏观的经典假设产生了一定的挑战。所以我们也在期待在未来在经济学领域的一个大的重要的变化,包括经济学框架的整体的影响,这会影响我们整个的社会活动跟经济活动。未来一段时间可以去期待的:一个是ChatGPT和MR的产品的结合,还有一个是跟机器人的结合。其实未来机器人跟AI的结果我觉得看点很多,因为它可以看似更能够去理解人类的意图,甚至在表情上也可以去做一定的模仿,似乎能够表达他的情绪。

第二个是在今年的6月份或者在今年XR的产品,苹果的产品是否会推出?如果会推出跟AI的结合会带来什么样的一些影响?我们其实看到的是在XR的目前的体验中一直有一个诟病,它的体验比较一般,或者是原来的VR的手柄又特别的复杂,点进去似乎还要点那么多的APP,看起来也很傻,在未来我们看到AR和XR结合会有什么?我们可以想象的是我给他一个语音指令,他就可以立刻去理解我,然后在我的这个眼镜上显示出我想要的内容,在这个时候我根本甚至不需要APP,所以我相信的是在未来在整体的 GPT的发展的过程中,它会来带来两个颠覆式的影响,一个是从交互端,一个是从内容生态端,交互端就是我刚才说到的,你如果这个产品交互做不好,没有人会用你,因为戴起来不舒服,用起来不方便,但是如果用语音交互,你就能理解来调用里面所有的内容。

我觉得在交互体验的提升,一定也会带来新的粉丝的用户。为什么当年摩托罗拉的智能手机没有火起来,它的交互体验做得很差,但是苹果做的交互是非常的自然的这样的一个触屏交互,然后这样的一个体验不同于以往更加的方便,所以它的受到了全球很多用户的喜欢,这个产品火了也带来了我们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新的变化。

另外原来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是在XR里面,它缺乏大量的所谓的XR的内容,或者是说3D的内容,如何解决 XR内容的短板,那么需要大量的3D内容来去做供给,但是原来做3D内容的供给也好,产品的体验也好,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事情,而且成本高效率低,但是AI带来的是可能在3D场景构建上更加的方便,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所以我们觉得基于交互和生态构建,可能跟XR结合在一起,AI它又会带来一个新的技术的提升,所以不只是我们看到的一些各行业的应用结合,包括一些技术上的结合,可能都会让AI和不同的技术结合在一起发生一个更大的化学反应,然后带来未来比如说三年的一轮的科技行业的机会,以及更长时间的一个科技新周期的启动。


Q&A


Q: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两个主流观点是1)头部互联网公司会继续研发大模型,尽快达到ChatGPT3.5的水平和2)头部公司会利用大模型找到更适合中国互联网移动端场景解决方案。您觉得那种路径可以在短时间内跑通?

A:在目前的中国的创新里面,我们肯定是应用端很强,我们在互联网时代其实还跟美国有差距,但是我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超过了美国,我觉得这个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我们在应用这一端,我们去做快速响应,做产品的迭代,我觉得中国产品一直是很牛的,但是在AI时代,我觉得更需要突破的就是在时间点,因为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产力工具,那么生产力工具在历史上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上,只要但凡有生产力工具的突破,它带来的影响一个时代的生产力工具的底层技术,一定是需要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所以我觉得一方面应该是说两者都要结合,一方面大模型的创新是需要有实业的公司,有信仰的公司,非常坚定相信这个方向的公司,我觉得中国一定会有,然后去做突破,这也是必要的。

然后我相信不管是大厂,还是说相对规模小一些的公司都有机会,我不认为说这个事情就一定只有大厂能做,因为我们看到 OpenAI本身它也不是大厂,它在最初可能就是一个几十人的团队,然后它居然超过了我们看到的谷歌,我觉得其实有一个创新者的窘境。当时其实谷歌并不是做不出这样的产品,但是他由于担心AI的伦理道德风险的问题,所以在上线了很短的时间,就把类似的这样的产品给下了。因为如果它发生道德风险的话,大厂是无法承担这样的一个风险,可能会被吿的开出一个巨大的罚单。所以其实大的公司在创新上面,现在越大可能他越要考虑的问题合规风险就越多,所以导致其实给小一些的公司留下了空间。所以我觉得其实在大模型这件事情上,并不是只有大厂能做得了,在这里面也一定会有新公司出现。而且我们在看移动互联网时代,当时大家觉得BAT,如果他们干了的话我们就不干,如果是这么去看的话,就不会有字节跳动和美团这两个公司的出现。所以我觉得这个是对于所有的我们的创业者来说,我觉得要有坚定的信仰,当然也需要中国的比如说我们的资本也好,政策的引导也好,也要鼓励这些小公司的创新,给它一定的环境和资本。虽然很难,但是我觉得一定要做,我不同意很多大佬出来说,这个领域小厂没有机会。我觉得如果再看看过去的每一次技术创新的突破,正是因为它给很多小的公司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机会,这件事情才变得有趣,然后这也才让整个创新和大家再去看未来的机会,然后才会更加的有信心,而不是只是被部分的大厂垄断,这是我觉得第一点。

第二点是在应用的创新上,我觉得中国企业的学习能力直都很强,比如说在移动互联网互联网时代,比如说海外做了什么,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似乎是领先我们的,再到后来的时候他就卷不过我们,然后我们就开始超过他们。在应用生态的构建上,金融产品的创新上,然后包括我们的很多产品的一些生态上面,包括Facebook也好,以及海外的一些公司都在学中国公司。所以其实我觉得在AI的应用生态的构建里边也会有新的一些机会出来,而且他可能是不同以往的新的应用场景,我觉得AI带来的应用体验一定会跟之前不一样,而不是拘泥于原有的框架去做GPT的产品和AI的产品。

比如说我们看到的最近非常火的AI孙燕姿或者是AI某个明星,我觉得这个是原来从来可能大家都没有想象过的,这样的一个类似的产品,它也不是原来的产品去做叠加,然后诞生出的产品。因为AI的本身和本质它是一个生产力效率的提升,它跟原来的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是硬件端的变化是不一样的,所以原有的公司在做AR的时候,我不认为它一定就有很强的优势,只是大家因为现在看到这些公司,大家觉得他们好像更有实力,但是能够看到的现在已经成型的一些应用公司,其实根本就不是原来那批公司,它会淘汰大量的公司,也会让很多的公司跑出来。所以我觉得国内也一定会有很多这样的新的公司出来,我觉得这个是从未来的1~2年的维度一定会看到的,而且我非常坚定这样的一个方向,对于我们整个从我们所从事的投资行业,或者是对于我们整体的我们整体的产业领域,我觉得大家是需要更有信心。而且从政策的导向上,因为还不同于以往,因为已经涉及到了生产力工具,所以一定是在全球的范围内会大家拼命的去竞争,包括我们国内的政策,我觉得支持力度都很大。

Q:OpenAI,尤其是ChatGPT的出现会对中国现在的互联网巨头的格局会带来哪些变化?谁最可能受益?

A:第一,对于新的产品谁能跑出来,我觉得现在没有人说得准。但是我觉得对于科技的新浪潮和创新一定要高度重视。然后我们看到谷歌可能在这一个浪潮里边,基本上我觉得它肯定是要掉队的。那么其实包括有创新者窘境等等,有各种的制约的因素,让他在这种竞争当中可能处于目前的下风。虽然有很多人认为谷歌可能还有机会,但是我觉得这个机会是比较小的,就是说一旦科技的公司落后再新的领域发展上,他很难再追上,他会影响团队,影响内部的士气,也会影响未来的人才储备。所以对于AI和新的大厂,我觉得从目前的投入资源所有的能力上,他一定要极度高度的重视,他一定是要一把手接管去做这种准备,因为竞争未来会非常的激烈。如果它原有的产品能够有流量,能和现有的场景和AI技术,可能会产生更大的用户的粘性。

这里面包括像字节跳动也好,腾讯也好,我觉得可能它是有流量的优势的,包括有一些场景的优势,在未来的这种挑战之下,看看它们能够找到什么样的一些突破口,不管是2B或者2C的产品,它能不能够有突破的方式去做超越。因为其实大模型本身前面也提到了,它不是有很高门槛无法逾越的门槛,它当然有门槛,只是说这个门槛不是无法逾越。在这个过程中,谁能够有更充足的所谓的数据的储备,数据的训练,然后有更强的算法能力去对这个模型去训练,跟他的场景更适配,其实未来它的胜率可能会更高一点,但不代表说一定就只有他们才能做出来。

Q:年轻人如何顺应AI潮流? 比如说在哪些专业或者领域去突破是更有可能在未来的 AI的时代不会被淘汰并且能够更多的获益的?

A:要会使用这个AI并且去学 AI,让它变成你的超强的工具,然后怎么去选提示词。原来我们是学着如何作为一个合格的码农,然后去学代码,现在是如何去学习,写出更好的提示词,让AI能够把你想做的东西做得更好,我觉得往这个方向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