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市场资讯

市场资讯

首页市场资讯资讯详情

呵护流动性!央行缩量续作8500亿MLF操作,进行17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格隆汇 11-15 10:05

今日,为对冲税期高峰等因素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开展850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和17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75%、2.0%,均维持不变。今日有1万亿元MLF和20亿元逆回购到期。

央行还称,11月以来央行已通过抵押补充贷款(PSL)、科技创新再贷款等工具投放中长期流动性3200亿元,中长期流动性投放总量已高于本月MLF到期量。

据悉,10月、11月以及12月MLF到期量分别为5000亿元、10000亿元以及5000亿元,央行主动调节有着较大空间。此前10月,央行等量续作MLF,市场降准预期落空后,资金利率向政策利率收拢。

昨日,债市跌幅巨大,几乎超出所有人预期。国君证券覃汉发布研报分析,债市大跌既有预期层面的变化,也有情绪层面的宣泄,同时还夹杂着交易层面的抢跑和负债层面的收缩;周二MLF续作是比较重要的观察央行态度的机会,央行大概率会释放宽松信号维稳市场。

此外,业内人士称,11月15日为本月纳税申报截止日,月度税期高峰即将到来。分析人士预计,短期流动性供求缺口可能扩大,在足额续做到期MLF的同时,央行适时增加短期流动性投放的概率也有所加大。


货币政策有力支撑经济 

经济底或将较快到来


当前,经济仍处于弱复苏阶段,虽然宽松货币政策一直在持续,但宽信用推进仍面临压力。年初至今,央行灵活适度运用降准、降息、结构性再贷款等工具,降低了经济实体融资成本,恢复了市场信心。

总量层面上,央行采用的工具包括上缴结存利润、全面降准25bps,两次MLF和7天逆回购利率降息共20bps,引导5年期LPR报价三次下调共35bps、1年期LPR报价两次下调共20bps。

结构层面上,央行设立和增发了清洁煤炭高效利用工具、交通物流再贷款、科技创新再贷款、普惠养老再贷款以及设备更新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实现对特定领域的精准支持。

此外,央行根据流动性市场水位灵活调整OMO投放量,在三季度末重启14天逆回购以实现跨季流动性呵护。

但从近期信号来看,市场的担忧并非来自流动性与利率本身。首先,疫情政策的优化引起市场巨大反响。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20条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内容包括:密接人员7+3调整为5+3,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等。

其次,政策端相继发出支持民企融资的信号。昨日,继第二支箭、金融16条后,银保监会、住建部和央行发布通知,允许商业银行与优质房地产企业开展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业务。

《通知》明确,保函仅可用于置换依法合规设立的预售资金监管账户的监管额度内资金,置换金额不得超过监管账户中确保项目竣工交付所需的资金额度的30%,置换后的监管资金不得低于监管账户中确保项目竣工交付所需的资金额度的70%。

最后,海外通胀方面,美国10月通胀超预期降温,美联储虽然不会立即转向,但料其将放缓加息步伐。据CME“美联储观察”,美联储12月加息50个基点至4.25%-4.50%区间的概率为83%。

中信证券明明团队预计,随着国内防疫政策进一步优化,海外通胀压力放缓,我国经济底或将较快到来。


11月会降准吗?


展望未来货币政策,中信明明团队认为,降准虽然存在空间,但未必会在11月落地。

11月并不存在流动性缺口(不考虑MLF和逆回购到期),原因包括:1)政府债供给压力变化较小,参考部分省市公布的地方债发行计划以及历史国债发行规律,预计11月政府债整体净融资约5000亿元;2)11月财政往往“支大于收”,但考虑经济恢复和财政发力等因素,预计财政收支差额-1.15万亿元,较历史平均水平略有扩大;3)M0或增加900亿元,外汇占款影响仍旧微弱;4)预计11月不含非银的人民币存款将增加1.2万亿元,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约900亿元,缴纳压力较10月有所增加。

综上,完全排除MLF以及逆回购到期的因素,11月并不存在流动性缺口。不过未来三个月仍存在降准可能,但降准落地的概率分布为明年1月>12月>11月。

明明团队还预计,后续货币政策将围绕地产偏弱,民企融资困难等问题出台结构性政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