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市場資訊

市場資訊

首頁市場資訊資訊詳情

穩增長、穩信心的驗證期

格隆匯 08-17 08:42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中信證券研究 作者:楊帆 劉春彤 鄭辰

“圍爐談策”系列報吿以PEST框架(政治、經濟、社會、技術)為全球投資人展現中國政策全景圖。7月24日政治局會議成為重要的“政策底”:政策層直指內需不足的弊病,並在地產政策優化、活躍資本市場、化解地方債務三個市場最在意的問題上予以重點政策部署。預計經濟環比最弱時期已經過去,經濟漸進向好態勢將持續,但市場預期的穩定需要經濟數據好轉與政策持續出台相配合。地產政策有望“雖遲但到”,關注Top20城市的政策優化進展;活躍資本市場需要更加充分的驗證討論,對短期優化舉措保持理性期待;建議對後續地緣政治擾動等風險保持關注。策略角度,持續觀察政策落地進展,並與產業景氣數據高頻驗證,聚焦邊際可持續改善的行業領域。

經濟在尋底過程中將漸進回暖,傳統逆週期政策更加有為。

中央並不存在經濟形勢誤判,且將精準施策。經濟恢復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特徵表述,全面迴應了市場。今年4月政治局會議前體現的融資增速回升、投資增速回落,製造業PMI新高、工業盈利增速下探,都表明當時“經濟運行好轉主要是恢復性的”,具有短期脈衝特徵。“國內需求不足,一些企業經營困難,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外部環境複雜嚴峻”是7月政治局會提出的經濟運行問題。庫存週期帶動製造業產銷回歸均衡,後續有望出現盈利拐點;但是外需轉弱、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意願不強則影響了復甦力度和節奏,因此,四季度經濟大概率會較三季度進一步向好,但處於漸進回暖復甦狀態。

傳統的逆週期宏觀政策更加有為。貨幣政策方面,8月15日1年期MLF下降15bps,3個月內連續出現兩次降息體現了當前貨幣政策十分主動積極。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8月4日指出,降準、公開市場操作、中期借貸便利,以及各類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都具有投放流動性的總量效應,要綜合評估存款準備金率政策。今年大概率還有一次降準,也不排除再進行一次降息的可能。財政政策方面,一是10項税費優惠政策的落地實施,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户恢復發展;二是下半年廣義財政支出料將明顯恢復,扭轉上半年負增長的趨勢;三是專項債額度的使用料將明顯提速,預計剩餘接近30%的新增專項債額度將於8~9月集中釋放,並於10月底前投入項目使用。

除關注民企地產商紓困進展,地產政策關注Top20城市限購限貸政策優化進展。

7月政治局會議強調了“適應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政策優化並非走刺激老路,而是意在防風險。一方面,近期碧桂園等公司的債券收益率大幅攀升,市場擔心民企開發商的信用風險和交付風險。我們認為,個別頭部民營房企違約對市場信心的衝擊客觀存在,金融支持民企發展座談會之後,預計金融機構可能將加大對優質民營房企的支持力度,重點關注“第二支箭”增量擴容。另一方面,當前需求側政策儲備箱工具豐富,例如一線城市的普宅認定標準調整、認房不認貸;二線城市的首付比例下降、公積金貸款優化、購房補貼等;商業銀行依法有序調降存量按揭利率等。但根據中國房地產報的報道,22個超大和特大城市對樓市“四限”(限購、限貸、限價、限售)政策的調整,須報市住建局、省住建廳、住建部等部門通過後,還需報國務院審批。因此,在“一城一策、分類指導”的原則下,不同城市政策落地的節奏和力度有所差異。據經濟觀察網2023年8月9日報道,京滬廣深的房地產政策調控優化會議將在8月召開。預計三四季度均將是重要的地產政策窗口期。 

“活躍資本市場”引發熱議,但政策優化需要充分論證,由易至難循序漸進。

7月政治局會議特別點出,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這相比於2022年4月政治局會議提出的“及時迴應市場關切,保持資本市場平穩運行”要更為積極和主動,也體現了在註冊制改革順利收官後,監管層也將把維護市場平穩運行作為工作重中之重。7月25日,證監會2023年系統年中工作座談會強調了“從投資端、融資端、交易端等方面綜合施策”;8月4日,中國結算宣佈自2023年10月起進一步降低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由現行的16%調降至平均接近13%;8月10日,上交所和深交所研究調整上市股票、基金等證券申報數量及ETF引入盤後固定價格交易機制;7月,滬深交易所出現IPO單月“零申報”,前7個月IPO主動撤回數同比增長44.6%,再融資主動撤回數接近同期2倍。

我們認為,後續可能有多部委、龍頭公司、龍頭機構頻繁發聲穩定信心,這一點在去年4月政治局會議後得以驗證。但是,政策的設計和調整需要全方位考慮、立足長遠:交易端調整既要考慮到降低成本活躍交易,也要兼顧市場穩定;融資端調整既要考慮到市場的承載力,也需要兼顧支持創新型企業融資的功能;投資端調整更多是長期引導,很難立刻帶來增量。根據證券時報2023年7月13日消息,目前證監會正在研究制定《資本市場投資端改革行動方案》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的政策框架。

對愈發臨近的地緣政治風險、金融處置風險、消費復甦低於預期風險保持關注。

1)在8月金磚國家峯會、10月“一帶一路”峯會後,APEC峯會將在11月於美國召開。全球多個關鍵競選,如美國和中國台灣地區,也將陸續展開。對華議題或將被反覆炒作,帶來潛在風險擾動。

2)本應按慣例五年一度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時間尚未確定。作為金融領域最高規格的會議,每次均對我國金融改革與發展特別是對金融監管產生深遠影響,本次會議或對地產、地方政府隱性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領域進行政策定調。

3)百城房價仍承壓,消費政策中涉及財政補貼支持的並不多,青年失業率仍處相對高位。在預期信心仍需改善的情況下,消費復甦分化情況或將持續,消費復甦斜率需要繼續觀察。

總體來看,通過PEST模型分析,我們認為經濟復甦將繼續曲折前進,地產政策優化持續落地,四季度三大風險尚需關注,短期內政策干擾不大,基本面因子影響更大。建議投資者結合中報業績以及數據追蹤,注重政策不斷髮力、經濟邊際向好、盈利持續修復、資產持續改善的行業,聚焦邊際改善可持續、可預期的領域,如數字經濟、能源轉型、中特估等。

風險因素:

宏觀經濟復甦不及預期;國內政策出台不及預期;地緣政治不確定性超預期。

注:本文選自中信證券於2023年8月17日發佈的《圍爐談策|穩增長、穩信心的驗證期》,證券分析師:楊帆 劉春彤 鄭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