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市場資訊

市場資訊

首頁市場資訊資訊詳情

從Keep看國內健身賽道:內容是核心,平臺是終局

格隆匯 09-07 11:12

9月6日,中國最大的運動科技平臺Keep更新了招股書,再次激活上市程序。

招股書着重更新了2022年以來的經營情況。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Keep實現收入4.17億元,同比增長37.6%;毛利1.75億元,同比增長45.7%;毛利率穩定在42%左右的較高水平;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下經調整淨虧損1.55億元,同比去年同期的2.37億元大幅收窄。

與此同時,2022上半年公司的運營數據繼續上行,第二季度平均月活用戶達到4108萬,月活用戶2021年與2022年上半年分別在Keep平臺記錄17億次鍛鍊、11億次鍛鍊。平臺會員滲透率也提升至9.7%,同比增長1個百分點。

整體來看,Keep的運營及財務數據保持同步穩定增長,運營效率持續提升,一定程度上對公司的商業模式形成驗證。

01

頭部平臺的價值躍遷


充分競爭階段,提出衝擊"線上健身第一股"的Keep很難低調,最先吸引的或許是想要捕捉其稀缺性的投資者,但也有人看到其身上的業務進化能力。

Keep誕生於2014年,對想要在線上打開局面的公司來說,算不上一個好時候。

傳統陣營裏的BAT,加上迅速崛起的快手、字節跳動,流量市場幾乎被瓜分殆盡,所幸當時巨頭對門檻較高但收效預期還不明朗的線上健身並不看重。就這樣,Keep通過健身工具App+免費訓練課程的方式,捕捉到了傳統瘦身塑形訓練之外,零基礎人羣的需求痛點,抓住了利基市場機會。

真正讓Keep嶄露頭角確定優勢的是從工具到社區的順利切換。

工具類產品的優勢在於只要滿足了用戶的某種強需求,就能迅速吸引用戶,但單一功能也意味着同質化產品和用戶難以留存的煩惱,向更高黏性的社區轉換成爲普遍選擇,但卡在這一步的公司不勝枚舉。比如號稱有6.5億用戶的墨跡天氣,以及剛宣佈停運的王牌Vlog拍攝工具VUE。

線上健身工具折戟在此的就更多了,要知道2013-2016年間資本催化之下國內涌現了大量的運動健身APP,但到2021年,國內排名前十的線上健身內容平臺就瓜分了近75%的用戶。

Keep的社區推進有點水到渠成的意思,在結構化的PGC課程基礎上,創始人的技術背景讓Keep迅速增添了數據中心將用戶訓練效果可視化,滿足了用戶的數據監測需求,後續公司着力完善用戶互動渠道進一步滿足用戶互動需求,加大用戶在平臺的內容資產積累,遷移成本變高了,用戶遷移的可能就小了。

隨後跟隨行業趨勢變化,Keep率先加大了對平臺達人的培育和扶持力度,着力開發PUGC內容端潛力,內容生態持續完善,疊加智能推薦機制的配合,賦予了運動社區充沛活力。以內容爲中心不斷優化和迭代用戶運動體驗的長期策略驅動Keep快速發展,成立僅兩年左右,平臺用戶就突破至億級規模。

從工具到社區不僅意味着用戶規模和黏性的指數級提升,也往往意味着資本市場願意給出更高的估值上限,參照Snapchat從"閱後即焚"即時通訊工具到社交社區,上市後估值一度超過1300億美元,快手由GIF工具到短視頻社區,上市之後市值也曾突破萬億的表現,Keep的潛力值或許也會很高。當然這些價碼包含了基於社區之上,公司更大的多元擴張可能。

在Keep身上,能夠看到其爲了滿足上述期待,正在啓動從社區到運動科技平臺的全新進化。

現階段Keep的業務已經覆蓋用戶"吃穿用練"的各個方面,可以提供從規劃目標、定製健身課程、配備健身裝備和食品,到監測健身數據和健身策略動態調整的用戶全健身生命週期服務,打通了全渠道零售、會員訂閱、線上線下健身融合、廣告等多種變現渠道。業務也從聚焦C端開始向B端延展,消費羣體規模和商業邊界都在擴大。

截至2022年6月,Keep累計賣出大約10.8萬臺Keep智能單車、150萬條Keep手環、100萬臺Keep智能秤、19.7萬臺跑步機,以及大量的啞鈴、瑜伽墊等健身設備和緊身衣、緊身褲等運動服飾。

根據灼識諮詢報告,按商品交易總額計算,Keep已經成爲2021年中國最大的瑜伽墊品牌,市場份額佔比達14.9%;同時,Keep的智能單車累計銷量在中國智能單車市場中排名第一。

當然,有人看好Keep顯露出的長期可能性和穩固的龍頭地位(國內線上健身應用程序市場排名第一),也有人詬病Keep仍處於虧損。

但含有互聯網屬性的公司似乎往往具備一個通性,就是前期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資源用於培養用戶使用習慣、構建多元服務網絡強化用戶黏性,但戰略性的虧損遠不能掩蓋大量投入帶來的長期發展空間的提升,這也是市場始終對京東、拼多多,包括快手、美團等抱有耐心的原因,而從大多數的反饋來看,這種耐心贏得的回饋確實可觀。

02

下一階段怎麼走?


人人都想率先突圍的當下,海外的頭部健身企業爲國內健身賽道玩家提供了一定的參照意義,其中全球最大健身平臺Peloton的模式備受追捧。

Peloton定位數字化互動健身平臺,基於硬件打造了軟硬件融合發展的商業閉環,公司能隨時隨地爲用戶提供健身消費內容。截至2021年末,Peloton社區擁有超321萬忠實用戶,年內用戶在平臺上的健身運動總次數達到741萬。

但與Peloton硬件起家存在明顯差別的是,國內具備成熟的硬件製造和供應鏈支持,且細分領域內本身就具備較強的競爭,很難在中國實現同樣的效果復刻。以Keep爲例,其就是先佈局優質線上內容,在國內健身賽道率先突圍,再橫向打通至硬件設施,尋求業務規模和優勢擴大,這一點與peloton有着本質的區別。

整體來看Keep有着更低的用戶進入門檻,在模式上更適應中國健身人羣基數大但基礎弱的國情。

從邏輯上看,線上健身解決的是用戶時間碎片,缺乏專業健身場地的痛點,將運動的場景從傳統健身房擴展至家中,對應需要定製化的健身內容,而根據健身目標的差異以及健身層次的變化,用戶對配備更個性化的健身裝備、器材與食品的需求會一直存在,具備更強的付費意願。

跑通"內容+硬件"的業務模式成爲健身平臺驅動增長的首選。

具體到Keep,公司瞄準居家健身場景,以專業性較強的PGC內容爲主,課程形式豐富且具有鮮明的模塊化、體系化特徵。在人工智能算法的加持下,Keep能夠根據用戶的運動能力、健身目標、日常鍛鍊模式與飲食習慣,動態調整課程內容和鍛鍊強度,給用戶帶來定製化的服務體驗。

隨着平臺個人運動數據的不斷積累,Keep嘗試出售用戶普遍歡迎的運動周邊,並逐步切入硬件銷售,形成了覆蓋用戶"吃穿用練"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實現健身全生態鏈路完整佈局。

得益於Keep平臺專業內容和產品之間的良好協同,Keep的消費場景轉化獲得了更高的接受度。

例如,Keep跑步機使用頻率是普通跑步機的3倍,有80%的Keep跑步機用戶,也同時在使用APP上的課程。反映在留存率上,最新數據顯示,Keep2022上半年會員留存率繼續保持69.4%的高位水平。

此外,Keep也正在嘗試從家庭場景到城市場景的延伸,對應推出Keepland產品,期望憑藉突出的核心內容優勢,提升線下體驗,進一步強化品牌影響力和變現渠道。

在提升流量變現層面,Keep着力強化自身的運動科技平臺定位,其中重要的一步就是利用自身資源,吸引更多的優質內容創作者,共建積極的平臺內容生態,吸引更多優質用戶。

同時,針對平臺的年輕化特性(30歲及以下用戶佔比達到74.1%),Keep將遊戲等趣味玩法融入運動環節,近年大力推出了IP聯名課程、"Keep獎牌"、時令/星座/城市等大量系列主題活動,藉助認同廣泛的話題聯動和即時反饋的運動成就感,讓更多人從健身和運動關注者轉變爲參與者。這對青年聚集的健身賽道無疑具備極大"殺傷力"。

Keep在內容趣味性上下的功夫已經得到反饋。呈現在數據層面,2019年-2021年Keep的平均月活由2177萬提升至3436萬,2022上半年這一數字更新爲4108萬,幾乎佔據國內運動人羣的半壁江山。深受年輕人追捧的Keep已經變成潮流運動集散地。

03

萬億級賽道方興未艾


市場對Keep的關注,源於其背後萬億級的大健身賽道。

灼識諮詢的數據顯示,2015-2021年全球健身市場的年複合增長率達到4.8%,預計未來五年將加速增長,到2026年達到73142 億元,複合年增長率提升至7.5%。

中國憑藉人口基數優勢在2020年成爲全球健身人羣最多的國家,但參照海外的產業完善程度、健身人羣滲透率以及人均年健身開支水平,中國健身市場仍與之存在較大差距,也意味着充足的上升空間。

具體來看,歐美等國的線上線下健身都發展的比較成熟,線下健身在最初的 SPA+健身房、大型俱樂部概念之後,歷經超大型連鎖時代,隨後低價健身房、功能型健身房接棒引領一陣風潮,加上線上勢力崛起,目前基本形成純線下傳統健身房和精品健身工作室、純線上健身App、線上App與線下健身房結合、O2O健身房聚合平臺共存的格局。

多元業態滿足了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促進了健身滲透率的提升,對比來看,2021年中國健身人羣滲透率(健身人羣佔總人口比重)約爲21.5%,但歐洲爲41.2%,美國達到48.2%,幾乎每兩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注重健身,且在用戶構成上以重度用戶爲核心,反映在付費能力上,2021年中國健身人均年開支約爲2596元,美國達到14268元是中國的5.5倍。

現實的需求之上,中國健身市場還擁有政策端的強力支持。

作爲應對老齡化的系列策略,2021年國務院推出《全民健身計劃》,爲深化體育改革,提高健身活動參與度,促進全國健身提供指導;同年國家體育總局發佈《"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鼓勵發展"互聯網+健身"和"物聯網+健身"模式,增加運動產品及服務資源供給,優化線上線下健身互動一體化;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的通知》,提出要加快完善國民健康政策,持續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政策端已經展現出明確、連貫性的支持,健身產業的壯大彰顯出鮮明的時代訴求,而與國家導向契合的民生屬性加成,也意味着健身賽道的長期發展擁有更多的確定性。

在充足的上升動力下,機構預測中國健身市場規模將在2026年提升至14793億元,2021-2026年的複合增長率達到13.5%,接近全球平均增速的兩倍。

中國的健身產業經過探索、競爭、成長,已經站在爆發前夜。

與之對應,健身市場幾乎成爲"兵家必爭之地",吸引了衆多互聯網硬件公司、消費企業、綜合內容平臺、智能健身企業爭相入局。比如硬件領域,就聚集了華爲、小米、蘋果等巨頭,在各自的生態系統中線上健身也逐步成爲必備環節;綜合內容領域以Keep、B站、抖音、快手佔據主導;智能健身作爲近年興起的概念,囊括了硬件、內容、服務和 AI等,躍躍欲試的玩家更多。

在確認向上的趨勢中,競爭的激烈程度也可以預見。

04

小結

健身正在成爲一種健康且時尚的生活方式,其剛需屬性毋庸置疑,萬億市場理應不難催生出千億級別的公司,甚至相較於最高峯達到500億美元市值的Peloton,中國健身品牌也擁有更高的天花板。

絕佳的地利之下,中國健身品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先發和頭部優勢之下相對具備更多試錯空間的Keep又能產生多大的能量?

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