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市场资讯

市场资讯

首页市场资讯资讯详情

中信证券: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

格隆汇 02-14 08:55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中信证券研究;作者:盛夏

“二十大”后的首个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将是2023年和未来相当一段时间我国农业政策的重要风向标,将对农业产业、板块及上市公司产生重大政策影响。“一号文件”将继续为种业和粮食种植板块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并提升生物育种产业化落地的政策确定性。相关标的也将直接受益于后续政策的落实。种业和生物育种方面,建议重点关注生物育种产业化机会,把握政策红利窗口期。粮食种植方面,建议关注优质粮食种植企业的业绩景气度延续和种植面积空间的打开。

“一号文件”传递重大政策导向。

202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以下简称“文件”)发布。作为“二十大”后的首个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既是2023年当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南,也是未来相当一段时间我国农业政策的重要风向标,具有重大政策意义。我们认为,种植产业链将直接受益于中央“一号文件”的持续、稳定、全面、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粮食生产:紧抓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文件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同时,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我们认为,种子作为目前我国粮食增产中最具弹性的生产要素,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具备规模化、产业化、高效率种粮能力的粮食种植企业,或将获得诸如种植面积等方面的更大发展空间和景气粮价对业绩的持续支持。

生物育种产业化:从“有序推进”到“加快步伐”。

文件提出,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有序扩大试点范围,规范种植管理。我们认为,生物育种产业化政策表述口径,已发生重大实质性变化。从2021年“有序推进”,到2022年未提及生物育种产业化,再到2023年“加快步伐”,生物育种产业化的政策导向已愈加明确,推进速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推广原则更为具体和可操作。结合近期产业边际变化,我们认为,2023年大概率成为中国生物育种产业化元年。

种业振兴:联合攻关,强化创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文件提出,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国家育种联合攻关,种业振兴行动也从2022年的“全面实施”转向2023年的“深入实施”。结合前期相关工作会议精神,我们认为,种质资源、技术、人才、资金、阶段性科研成果等种业创新的核心要素,将进一步向头部优势种企聚集。坚持产业需求导向,坚持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将利于龙头种企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大幅提升持续创新能力。同时,种业行业核心发展动能也将加速向科技驱动升级。

风险因素:

政策执行进度不达预期;重大自然灾害;粮食价格波动。

投资策略。

“二十大”后的首个中央“一号文件”,是2023年和未来相当一段时间我国农业政策的重要风向标,将对农业产业、板块及上市公司产生重大政策影响。我们认为,若干农业细分板块将直接受益于相关政策支持。一是种业与生物育种。建议重点关注生物育种产业化机会,把握政策红利窗口期。二是粮食种植。建议关注优质粮食种植企业的业绩景气度延续和种植面积空间的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