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Market News

Market News

HomeMarket NewsDetails

信達國際:預計濱海投資2024年盈利同比大致穩定,未來或進一步加大股東回報力度

格隆匯 05-16 11:37

信達國際今日發佈報吿,其中的拜訪紀要指出,濱海投資(2886.HK)2024年管道氣銷量增長目標為12%,預期毛差進一步改善;近期開展氣源貿易業務,上游供應選擇增多有助提升議價能力;接駁收入受房地產市場拖累,積極發展存量用户增值服務。粗略測算2024年盈利同比大致穩定,未來或進一步加大股東回報力度。

2024年管道氣銷量增長目標為12%,預期毛差進一步改善:2023年,集團收入同比增5.0%至64.1億港元,按人民幣計則增長10.7%。期內,管道氣銷量同比增加8.2%至15.5億立方米,此外新開展的氣源貿易業務亦帶來5,900萬立方米銷量,使管道氣銷售收入同比上升8.7%至58.5億港元,當中來自工商户的管道氣收入上升11.0%至48.9億港元,居民用户管道氣收入則輕微下降1.5%至9.6億港元。受惠全國各地天然氣價格聯動機制逐步落地,2023年期間集團約70%的民用氣量已完成順價,帶動2023年毛差同比改善9分至0.47人民幣,當中2H23環比改善8分至0.51人民幣,使2023年管道氣毛利同比增長29.5%至4.1億港元。展望2024年,管理層估計約90%的民用氣量將完成順價,而集團計劃以較具競爭力的價格吸引客户,因此預期2024年毛差將較2H23略為擴闊,並希望實現12%的管道氣銷量增長(不包括氣源貿易),1Q24的增速略高於此目標。而在主要服務燃氣電廠的管輸氣方面,2023年管輸氣量增長2.3%,毛利增長5.3%至4,400萬港元,隨着去年的新客户作出全年貢獻,管理層預期2024年管輸氣量將同比增加逾20%。

近期開展氣源貿易業務,上游供應選擇增多有助集團提升議價能力:集團於2023年10月開展氣源貿易業務,主要是為了降低集團的上游採購成本。今年以來,集團先後與北燃集團及新天綠色能源簽訂天然氣採購合同,兩者分別在天津南港及河北唐山擁有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管理層認為,過往國內的天然氣上游供應選擇較少,令集團在採購時議價能力較弱;然而隨着愈來愈多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投運或快將投運,加上國際天然氣價回順,有望改善集團的採購成本,並推動更多的工商客户轉用天然氣。

接駁收入受房地產市場拖累,積極發展存量用户增值服務:受疲弱的房地產市場影響,2023年管道接駁收入及毛利分別同比下跌21.9%及19.4%至5.0億及2.9億港元。管理層預期2024年新增用户約為7.0-7.5萬户,較2023年的約10萬户進一步減少。隨着新增居民用户數目放緩,集團針對存量用户積極開發小型安裝、燃氣保險銷售燃氣具銷售及維修保養等增值服務,2023年增值服務毛利同比上升44.4%至4,990萬港元,2021-23年複合增長率達到62%。管理層期望增值服務於2024年實現15%以上的增長。

粗略測算2024年盈利同比大致穩定,未來或進一步加大股東回報力度:據測算,2023年集團經營利潤按年上升13.4%至5.4億港元。然而,因集團約26%的貸款為美元或港元貨款,受美元利率抬升影響,2023年融資成本按年增加39.4%至1.6億港元;加上2023年集團錄得約1750萬港元的應收帳減值撥備,而2022年則錄得約2780萬港元回撥,導致2023年盈利按年下跌21.2%至2.6億港元。由於接駁業務於2023年仍佔集團38.8%的毛利,粗略測算,2024年接駁業務的下行壓力將抵銷大部份來自管道氣及管輸氣的增長,令2024年盈利大致穩定。未來隨着接駁業務佔比進一步減少,集團盈利將更能反映其管道氣業務的價值。集團的派息比例由2020-21年的約30%提升至2022-23年的約40%,考慮到集團大股東為國企天津泰達,而近年的國企改革日趨強調股東回報,集團未來或進一步加大股東回報力度。

Relevant Stocks